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第一节 认知访谈技术的缘起 | 第11-12页 |
第二节 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第三节 研究假设与研究思路 | 第13-16页 |
一、研究的假设与思路 | 第13-14页 |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4-15页 |
三、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研究基础 | 第16-27页 |
第一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6-25页 |
一、认知访谈技术的现有研究 | 第16-22页 |
二、学情分析的现有研究 | 第22-25页 |
第二节 建构主义理论 | 第25-26页 |
第三节 概念转变理论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基于认知访谈的学情分析 | 第27-51页 |
第一节 确定研究内容 | 第27-30页 |
一、认知属性及层级关系修订 | 第27-29页 |
二、问题情境与认知属性关系矩阵 | 第29-30页 |
第二节 拟定认知访谈提纲 | 第30-33页 |
一、认知访谈提纲的设计及依据 | 第30-32页 |
二、认知访谈提纲的修改及完善 | 第32-33页 |
第三节 确定访谈者和访谈对象 | 第33-34页 |
第四节 认知访谈结果与分析 | 第34-51页 |
一、学生的认知访谈结果编码分析(以W同学为例) | 第34-40页 |
二、相同分数学生认知模式比较 | 第40-43页 |
三、不同分数学生认知模式比较 | 第43-47页 |
四、认知访谈技术揭示的学生问题解决难点分析 | 第47-48页 |
五、认知访谈与教师经验预测结果比较 | 第48-50页 |
六、认知访谈运用的优势分析 | 第50-51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1-57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51-52页 |
一、认知访谈比单一分数更全面反映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 第51页 |
二、认知访谈揭示的学生认知过程与教师预期不完全一致 | 第51页 |
三、认知访谈确实可揭示学生问题解决过程中的难点 | 第51-52页 |
四、认知访谈结果可形成学生个性化认知访谈报告 | 第52页 |
五、认知访谈运用于高中生物学生学情分析具有诸多优势 | 第52页 |
第二节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52-54页 |
一、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52-53页 |
二、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53-54页 |
第三节 研究建议 | 第54-57页 |
一、对于一线生物教师的建议 | 第54-55页 |
二、对于后继研究者的建议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附录 | 第62-79页 |
附录1: 孟德尔遗传定律测试题 | 第62-65页 |
附录2: 认知访谈提纲 | 第65-71页 |
附录3: H同学个性化认知访谈诊断报告 | 第71-72页 |
附录4: W同学个性化认知访谈诊断报告 | 第72-73页 |
附录5: N同学个性化认知访谈诊断报告 | 第73-74页 |
附录6: Y同学个性化认知访谈诊断报告 | 第74-75页 |
附录7: Z同学个性化认知访谈诊断报告 | 第75-76页 |
附录8: J同学个性化认知访谈诊断报告 | 第76-77页 |
附录9: X同学个性化认知访谈诊断报告 | 第77-78页 |
附录10: C同学个性化认知访谈诊断报告 | 第78-79页 |
后记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