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果树园艺论文--浆果类论文--葡萄论文

葡萄叶片13C和15N吸收分配规律研究

项目资助第4-8页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1 引言第11-17页
    1.1 果树碳素营养特征第11-12页
        1.1.1 果树碳素同化物质的代谢第11页
        1.1.2 果树碳素贮藏营养第11-12页
    1.2 果树碳素分配特性及影响因素第12-13页
        1.2.1 光照影响植物光合产物的分配第12页
        1.2.2 温度影响植物光合产物的分配第12-13页
        1.2.3 CO_2浓度影响植物光合产物的分配第13页
        1.2.4 内源激素影响植物光合产物的分配第13页
    1.3 氮素营养特征第13-15页
        1.3.1 氮素促进植株的营养生长第13-14页
        1.3.2 氮素调控葡萄的生殖生长第14页
        1.3.3 氮素信号第14-15页
    1.4 果树氮素分配特性及影响因素第15-16页
        1.4.1 栽培管理措施对植株氮素分配的影响第15页
        1.4.2 施肥时期对氮素分配的影响第15页
        1.4.3 发育时期对氮素分配的影响第15-16页
        1.4.4 树种、品种对氮素分配的影响第16页
    1.5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6-17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7-20页
    2.1 供试材料与试验设计第17-18页
        2.1.1 试验区概况第17页
        2.1.2 新梢不同节位叶片对碳氮营养的吸收及分配第17页
        2.1.3 新梢不同位置叶片对碳氮营养的吸收及分配第17页
        2.1.4 果实转色期新梢上部叶片碳氮营养的动态分配第17页
        2.1.5 果实不同发育时期新梢上部叶片碳氮吸收及分配第17页
        2.1.6 不同树形新梢碳氮营养吸收及分配第17-18页
        2.1.7 副梢留叶量对碳氮营养的吸收能力试验第18页
    2.2 测定指标及方法第18-19页
        2.2.1 标记与取样方法第18页
        2.2.2 测定指标第18-19页
    2.3 数据计算与分析第19-20页
        2.3.1 δ值第19页
        2.3.2 ~(13)C含量第19页
        2.3.3 ~(13)C分配率第19页
        2.3.4 Ndff%值第19页
        2.3.5 ~(15)N分配率第19-20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0-37页
    3.1 不同节位葡萄叶片~(13)C同化物和氮营养的吸收分配第20-21页
        3.1.1 新梢不同节位叶片合成的~(13)C同化物(δ值)的分配第20页
        3.1.2 新梢不同节位叶片和果实的~(15)N丰度值第20-21页
        3.1.3 新梢不同节位叶片和果实的Ndff%值第21页
    3.2 不同位置新梢叶片的~(13)C同化物和氮营养的吸收分配第21-23页
        3.2.1 不同位置新梢叶片合成的~(13)C同化物(δ值)的分配第21-22页
        3.2.2 不同位置新梢叶片和果实的~(15)N丰度值第22页
        3.2.3 不同位置新梢叶片和果实的Ndff%值第22-23页
    3.3 新梢上部叶片固定和吸收的碳氮营养的动态分配第23-26页
        3.3.1 标记72h和216h后上部叶片固定的碳素营养转运第23-24页
        3.3.2 标记后72h和216h上部叶片氮素营养的转运第24-25页
        3.3.3 标记后72h和216h各器官Ndff%值第25-26页
    3.4 果实不同发育期葡萄上部叶片碳氮营养吸收分配特性第26-30页
        3.4.1 果实不同发育期各器官的~(13)C含量和分配率第26-28页
        3.4.2 果实不同发育期各器官的~(15)N含量和分配率第28-30页
        3.4.3 果实不同发育期各器官的Ndff%值第30页
    3.5 不同树形葡萄叶片碳氮营养吸收分配特性第30-36页
        3.5.1 单干单臂树形各器官~(13)C含量和分配率第30-31页
        3.5.2 直立龙干树形各器官~(13)C含量和分配率第31-32页
        3.5.3 单干单臂树形各器官~(15)N含量和分配率第32-33页
        3.5.4 直立龙干树形各器官~(15)N含量和分配率第33-34页
        3.5.5 单干单臂树形各器官Ndff%值第34-35页
        3.5.6 直立龙干树形各器官Ndff%值第35-36页
    3.6 不同留叶量副梢叶片对~(13)C和~(15)N的固定吸收能力第36-37页
4 讨论第37-40页
    4.1 不同节位葡萄叶片碳氮营养的分配特性第37页
    4.2 新梢上部叶片固定和吸收的碳氮营养自留量与分配方向第37-38页
    4.3 不同树形葡萄叶片碳氮营养吸收分配特性第38-40页
5 结论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8页
致谢第48-4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KOR与B2R异源二聚体介导的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及其作用的研究
下一篇:月季永生花加工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