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细胞生物学论文--细胞生理学论文--细胞内的信息传递论文

KOR与B2R异源二聚体介导的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及其作用的研究

符号说明第5-9页
中文摘要第9-12页
Abstract第12-14页
1 前言第15-35页
    1.1 G蛋白偶联受体第15-22页
        1.1.1 G蛋白偶联受体的结构第15-16页
        1.1.2 G蛋白偶联受体的类型第16页
        1.1.3 G蛋白偶联受体的信号转导途径第16-19页
        1.1.4 G蛋白偶联受体的二聚化第19-22页
    1.2 Dynorphin/KOR系统及其功能第22-28页
        1.2.1 强啡肽第22-23页
        1.2.2 κ 阿片受体第23-24页
        1.2.3 Dynorphin/KOR系统的信号转导途径第24-26页
        1.2.4 Dynorphin/KOR系统的功能第26-28页
            1.2.4.1 参与药物成瘾调节第26页
            1.2.4.2 参与痛觉调制第26-27页
            1.2.4.3 参与神经保护第27页
            1.2.4.4 参与精神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第27-28页
        1.2.5 Dynorphin/KOR系统的研究进展第28页
    1.3 缓激肽受体家族及其病理生理学作用第28-32页
        1.3.1 缓激肽及其受体第28-29页
        1.3.2 Bradykinin/B2R系统的功能第29-31页
            1.3.2.1 参与心血管功能调节第29-30页
            1.3.2.2 参与炎症反应第30页
            1.3.2.3 参与神经保护第30-31页
        1.3.3 Bradykinin/B2R系统的信号转导途径第31-32页
    1.4 强啡肽/KOR系统和缓激肽/B2R系统的相关性第32-33页
    1.5 课题的设计思路及目的意义第33-35页
2 材料与方法第35-58页
    2.1 材料第35-40页
        2.1.1 细胞和菌株第35页
        2.1.2 质粒与载体第35页
        2.1.3 抗体第35页
        2.1.4 细胞与分子实验试剂第35-38页
        2.1.5 实验仪器第38-40页
    2.2 实验方法第40-58页
        2.2.1 表达载体的构建第40-42页
            2.2.1.1 pcDNA3.1-KOR-Rluc重组质粒的构建第40-41页
            2.2.1.2 B2R-mVenus重组质粒的构建第41-42页
        2.2.2 细胞培养第42-44页
            2.2.2.1 细胞的复苏第42页
            2.2.2.2 细胞的传代第42-43页
            2.2.2.3 细胞的冻存第43页
            2.2.2.4 细胞的转染第43-44页
            2.2.2.5 稳定转染细胞株的筛选第44页
        2.2.3 RT-PCR检测基因表达第44-45页
            2.2.3.1 目的基因KOR和B2R引物设计第44页
            2.2.3.2 总RNA的提取第44-45页
            2.2.3.3 总RNA纯度及完整性的检测第45页
        2.2.4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检测受体KOR和B2R的共定位第45-46页
        2.2.5 生物发光共振能量转移检测KOR和B2R间的相互作用第46-47页
        2.2.6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检测KOR和B2R间的相互作用第47-48页
        2.2.7 邻位连接分析技术检测KOR和B2R间的相互作用第48-50页
        2.2.8 cAMP的检测第50-51页
        2.2.9 G蛋白结合分析第51页
        2.2.10 双报告基因检测分析第51-54页
        2.2.11 Western blot检测CREB磷酸化第54-56页
        2.2.12 SH-SY5Y细胞中目的基因KOR和B2R的RNA干扰第56-57页
        2.2.13 CCK-8 检测细胞增殖第57-58页
3 结果与分析第58-81页
    3.1 载体的构建及表达分析第58-62页
        3.1.1 重组质粒pcDNA3.1-OPRK1-Rluc的构建第58-60页
        3.1.2 重组质粒B2R-mVenus的构建第60-62页
    3.2 SH-SY5Y细胞中KOR和B2R基因的表达与鉴定第62-63页
        3.2.1 总RNA完整性检测第62页
        3.2.2 KOR和B2R基因的表达与鉴定第62-63页
    3.3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KOR和B2R受体在细胞中的共定位第63-64页
    3.4 BRET检测KOR和B2R受体间的相互作用第64-67页
    3.5 FRET检测KOR和B2R受体间的相互作用第67-69页
    3.6 PLA检测KOR和B2R受体间的相互作用第69-70页
    3.7 KOR和B2R受体间的异源二聚化作用增强了细胞内cAMP表达水平第70-72页
    3.8 KOR/B2R异源二聚体激活了Gαs蛋白第72页
    3.9 Dyn A(1-13)能增强HEK293-KOR/B2R细胞内CRE的表达水平第72-75页
    3.10 Dyn A(1-13)能增强HEK293-KOR/B2R细胞内CREB的磷酸化水平第75页
    3.11 KOR/B2R二聚体介导的CREB的磷酸化依赖于PKA信号途径第75-78页
    3.12 KOR或B2R的沉默降低了KOR/B2R二聚体介导的CREB磷酸化第78页
    3.13 KOR/B2R二聚体促进了HEK293-KOR/B2R和SH-SY5Y细胞的增殖第78-81页
4 讨论第81-91页
    4.1 KOR和B2R相互作用形成异源二聚体第82-86页
    4.2 KOR/B2R异源二聚体对信号转导途径的影响第86-88页
    4.3 KOR/B2R异源二聚体对细胞功能的影响第88-90页
    4.4 KOR/B2R二聚体形成的意义及研究展望第90-91页
5 结论第91-92页
参考文献第92-105页
致谢第105-10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成果第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番茄GDP-L-半乳糖磷酸酶基因SlGGP-LIKE的功能分析
下一篇:葡萄叶片13C和15N吸收分配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