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黄矮病品种抗病性鉴定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2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小麦黄矮病 | 第9-17页 |
1.2.1 危害症状 | 第9-10页 |
1.2.2 病原与寄主 | 第10-11页 |
1.2.3 传毒媒介—蚜虫 | 第11-13页 |
1.2.4 小麦黄矮病的病害循环 | 第13-14页 |
1.2.5 小麦黄矮病的流行规律及其预测预报 | 第14-15页 |
1.2.6 小麦黄矮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 第15-17页 |
1.3 小麦黄矮病品种抗病性鉴定研究进展 | 第17-21页 |
1.3.1 小麦抗BYDV鉴定方法 | 第17-18页 |
1.3.2 小麦黄矮病的分级标准 | 第18-20页 |
1.3.3 单株蚜虫接种量 | 第20页 |
1.3.4 接种与调查适期 | 第20页 |
1.3.5 BYDV的抗原及其利用 | 第20-21页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小麦黄矮病品种抗病性鉴定 | 第22-48页 |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2-25页 |
2.1.1 试验材料 | 第22页 |
2.1.2 试验方法 | 第22-23页 |
2.1.3 RT-PCR法检测BYDV-GAV | 第23-25页 |
2.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5-46页 |
2.2.1 接种与发病程度 | 第25-26页 |
2.2.2 品种抗病性鉴定 | 第26-35页 |
2.2.3 种质资源品种抗病性鉴定 | 第35-36页 |
2.2.4 病毒侵染小麦对株高和穗长的影响 | 第36-45页 |
2.2.5 病毒感染小麦造成的产量损失 | 第45-46页 |
2.3 总结与讨论 | 第46-48页 |
第三章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附录 | 第53-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作者简介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