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0页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第12-14页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第三节 研究综述 | 第15-24页 |
一、情境危机沟通理论的研究路径 | 第15-17页 |
二、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第17-22页 |
三、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四、研究现状简评 | 第23-24页 |
第四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24-28页 |
一、危机的内涵和相关概念辨析 | 第24-26页 |
二、政府危机公关 | 第26-28页 |
第五节 研究方法、思路和创新 | 第28-30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28页 |
二、研究思路 | 第28-29页 |
三、可能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 第29-30页 |
第二章 情境危机沟通理论概述 | 第30-48页 |
第一节 情境危机沟通理论的诞生和发展 | 第30-33页 |
一、情境危机沟通理论的诞生 | 第30-31页 |
二、早期的情境危机沟通理论 | 第31-33页 |
第二节 情境危机沟通理论的内容阐释 | 第33-44页 |
一、归因理论——情境危机沟通理论的理论基础 | 第34-36页 |
二、情境危机沟通理论的模型构建 | 第36-37页 |
三、情境危机沟通理论的具体内容 | 第37-44页 |
第三节 情境危机沟通理论对政府危机公关的启示 | 第44-48页 |
一、提供了完备的理论基础 | 第45页 |
二、强化"危机归因"在危机公关中的作用 | 第45-46页 |
三、以归因为基础细化了危机类型 | 第46-47页 |
四、提升了应对策略的针对性 | 第47-48页 |
第四章 情境危机沟通理论下政府危机公关案例研究 | 第48-73页 |
第一节 丰城"11·24"发电厂倒塌事件中政府反应策略分析 | 第48-57页 |
一、"11·24"事件梗概 | 第48页 |
二、"11·24"事件危机情境分析 | 第48-52页 |
三、"11·24"事件中政府反应策略分析 | 第52-56页 |
四、危机反应策略简评 | 第56-57页 |
第二节 河北邢台"7·19"洪灾事件中政府危机反应策略分析 | 第57-64页 |
一、"7·19"事件梗概 | 第57-58页 |
二、"7·19"洪灾危机情境分析 | 第58-60页 |
三、"7·19"洪灾危机反应策略分析 | 第60-63页 |
四、危机反应策略简评 | 第63-64页 |
第三节 情境危机沟通理论在政府危机公关中应注意的问题 | 第64-73页 |
一、危机主体多元化 | 第64-66页 |
二、危机情境复杂化 | 第66-68页 |
三、反应策略分割化 | 第68-69页 |
四、媒介作用弱化 | 第69-71页 |
五、危机反应策略情感因素使用不当 | 第71-73页 |
第五章 情境危机沟通理论下政府危机公关策略优化 | 第73-87页 |
第一节 确定危机主体权责划分 | 第73-77页 |
一、明确层级政府间的权责 | 第73-75页 |
二、明确政府和其他主体的权责 | 第75-76页 |
三、主体强化因素的优化 | 第76-77页 |
第二节 政府危机反应策略的路径优化 | 第77-82页 |
一、及时准确发布指导性信息 | 第77-79页 |
二、实事求是地使用否认策略 | 第79-80页 |
三、适度使用淡化策略 | 第80页 |
四、谨慎使用重建策略 | 第80-82页 |
第三节 正确处理危机中的政府-媒体关系 | 第82-84页 |
一、正确认识政府媒体间关系 | 第82-83页 |
二、充分借助媒体传递消息 | 第83-84页 |
第四节 增强危机反应中的情感因素 | 第84-87页 |
一、重视危机反应中情感的作用 | 第84-85页 |
二、依据情境正确的选择情感及表达方式 | 第85-87页 |
结语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6页 |
致谢 | 第96-9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