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世界文学论文--作品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论文

14-19世纪中越使臣诗歌中的潇湘印象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绪论第10-25页
    一、前人研究的回顾第11-22页
    二、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第22-23页
    三、研究的价值和创新第23-25页
第一章 中越使臣与潇湘第25-42页
    第一节 潇湘为中越使臣必经之地第25-32页
        一、中越使臣出使路线简述第25-27页
        二、中越使臣潇湘线路考第27-32页
    第二节 潇湘地域在使臣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第32-37页
        一、从使臣的评价看潇湘在诗歌创作中的优越地理环境第32-35页
        二、潇湘文化语义体系源流简述第35-36页
        三、使臣潇湘诗歌的数量多、底蕴厚第36-37页
    第三节 中越经潇湘的使臣及其诗作概述第37-42页
        一、中国使越使臣现存诗集及潇湘诗考索第38-40页
        二、越南北使诗集及潇湘诗统计第40-42页
第二章 中越使臣诗中的潇湘第42-71页
    第一节 诗歌创作中的江山之助第42-53页
        一、自然盛况为使臣的创作之源第42-47页
        二、人文意蕴为使臣的才思之显第47-50页
        三、风俗民情为使臣的创新之点第50-53页
        四、“江山之助”的意义第53页
    第二节 诗歌中的情随物迁第53-57页
        一、岳阳楼代表的济世情怀第54-55页
        二、回雁峰引起的家国之思第55-57页
        三、“情随物迁”的意义第57页
    第三节 潇湘意象群及其内涵第57-71页
        一、虞舜、二妃为源头的爱情神话之哀第58-60页
        二、屈原、贾谊为代表的忠君贬谪之伤第60-62页
        三、渔父、桃花源为衍的暂得隐逸之思第62-65页
        四、潇湘意象群所构筑的悲怨中和主题及其原因第65-71页
第三章 中越使臣潇湘诗的价值和意义第71-88页
    第一节 风格学意义第71-78页
        一、地域影响风格:哀怨诗风的形成第71-74页
        二、个体影响风格:典雅诗风的范式第74-78页
    第二节 文学史意义第78-83页
        一、史料学方面第78-82页
        二、把握时代文学的精神脉搏和一般风貌第82-83页
    第三节 文化价值论第83-88页
        一、使臣潇湘诗与潇湘文化的相互关系第83-84页
        二、使程转折点的潇湘对于中越使臣的不同意义第84-88页
结语第88-89页
参考文献第89-97页
附录 1:中越使臣诗集现存情况及潇湘诗数量表第97-104页
附录 2:中越使臣交往年表(清代部分)第104-116页
附录 3:使臣小传(中国清代部分)第116-122页
后记第122-12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23页

论文共12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手机词典对汉语词汇学习效果的影响的实验研究--以广西民族大学中级留学生为例
下一篇:崇左市高中历史教师专业生活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