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开端--一个湘西北村落生育习俗的传承与变异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一、绪论 | 第9-21页 |
(一) 选题缘起与研究旨趣 | 第9-10页 |
(二) 田野背景与研究方法 | 第10-16页 |
1. 田野背景 | 第11-15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三) 相关学术背景梳理 | 第16-19页 |
1. 有关生育习俗的研究 | 第16-17页 |
2. 有关生育文化的研究 | 第17-19页 |
(四) 研究思路及全文架构 | 第19-21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2. 全文架构 | 第20-21页 |
二、兴隆街村"孕育"习俗的传承与变异 | 第21-32页 |
(一) 婚姻——祈子的开幕式 | 第21-26页 |
1. 婚礼祈子:从神圣到淡化 | 第22-24页 |
2. 不孕不育:从偏方到科学 | 第24-26页 |
(二) 怀胎——新生命的孕育 | 第26-32页 |
1. 判定怀孕:从生理到医疗 | 第26-28页 |
2. 孕期禁忌:从恪守到置疑 | 第28-29页 |
3. 预测性别:从热衷到淡泊 | 第29-32页 |
三、兴隆街村"产育"习俗的传承与变异 | 第32-38页 |
(一) 催生礼从繁复到简化 | 第32-33页 |
(二) 待产从卧室到产室 | 第33-35页 |
(三) 生产从恐惧到平静 | 第35-38页 |
四、兴隆街村"养育"习俗的传承与变异 | 第38-47页 |
(一) 贺生——最隆重的诞生礼俗 | 第38-43页 |
1. 从拎鸡报喜到电话报喜 | 第38-39页 |
2. "洗三":从接生婆到护士 | 第39-40页 |
3. 十朝:从物品到红包 | 第40-42页 |
4. "抓周":从俗信到娱乐 | 第42-43页 |
(二) 新生儿的养育习俗的变异 | 第43-47页 |
1. 喂养:从开奶到"初乳" | 第43-44页 |
2. 育儿:从传统到现代 | 第44-47页 |
五、结语 | 第47-54页 |
(一) 生育习俗传承的社会功能分析 | 第47-49页 |
1. 增加集体凝聚力,传承民族文化 | 第47-48页 |
2. 加强亲族联系,调节人际关系 | 第48-49页 |
(二) 生育习俗变异的因素分析 | 第49-52页 |
1. 变异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第49-50页 |
2. 变异是传统与现代因素的互渗、整合和重构 | 第50-51页 |
3. 生育习俗变异受先进文化的影响 | 第51-52页 |
(三) 研究小结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