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风俗习惯论文--中国风俗习惯论文

大同市南郊区与杭州市余杭区端午民俗比较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目录第8-11页
绪论第11-26页
一、大同市南郊区端午民俗第26-35页
 (一) 北方端午民俗简介第26页
 (二) 大同市南郊区简介第26-27页
 (三) 明清时期大同市南郊区端午民俗简介第27-28页
 (四) 当代大同市南郊区端午民俗第28-35页
  1. 悬艾符,沐艾浴第28-29页
  2. 悬布鸡,贴纸鸡第29-30页
  3. 食粽子,炸"蚰蜒"第30-32页
  4. 端午绳第32页
  5. 儿童特殊佩饰第32-33页
  6. 相关传说第33-35页
二、杭州市余杭区端午民俗第35-47页
 (一) 南方端午民俗简介第35页
 (二) 杭州市余杭区简介第35-36页
 (三) 明清时期杭州市余杭区端午民俗简介第36页
 (四) 当代杭州市余杭区端午民俗第36-47页
  1. 挂百草,烧瘟烟第37-38页
  2. 食粽子,吃"五黄"第38-39页
  3. 龙舟竞渡第39-42页
  4. 女儿归宁第42-43页
  5. 佩香囊饰品,挂钟馗像第43-44页
  6. 相关传说第44-47页
三、大同市南郊区与杭州市余杭区端午民俗比较第47-67页
 (一) 端午民俗的相似性第47-57页
  1. 节日信仰相似第47-51页
   (1) 阴阳信仰第48-49页
   (2) 五行信仰第49-51页
  2. 节日功能相似第51-52页
   (1) 驱邪、避五毒第51-52页
   (2) 卫生保健第52页
  3. 节日发展趋势相似第52-57页
   (1) 商业化第52-54页
   (2) 娱乐化第54-55页
   (3) 政府参与第55-57页
 (二) 端午民俗的差异性第57-65页
  1. 节日民俗事项差异第57-60页
   (1) 节日饮食差异第57-58页
   (2) 节日饰品差异第58页
   (3) 节日活动差异第58-59页
   (4) 节日传说差异第59-60页
   (5) 节日时间差异第60页
  2. 节日民俗差异的诠释第60-65页
   (1) 地理环境的孕育第61-62页
   (2) 历史文化的沉淀第62-64页
   (3) 饮食文化的影响第64-65页
 小结 南北方端午民俗的差异第65-67页
四、端午民俗比较的启示与思考第67-72页
 (一) 端午节日民俗发展的文化空间分析第67-69页
 (二) 端午节日民俗传承与节日信仰保护第69-70页
 (三) 端午节日民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第70-72页
结语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8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0-81页
致谢第81-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传统岁时节日中汉族女性的角色定位研究--以山西大同地区的四大传统节日为个案
下一篇:生命的开端--一个湘西北村落生育习俗的传承与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