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区域规划论文--中国区域规划论文--农村乡镇规划论文

玉林市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研究--以玉林高山村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4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研究对象与内容第10-11页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1-12页
    1.4 研究方法第12-13页
    1.5 研究框架第13-14页
第二章 国内外传统村落相关研究综述第14-27页
    2.1 国内外传统村落相关研究历程第14-16页
        2.1.1 国外传统村落相关研究历程第14-15页
        2.1.2 国内传统村落相关研究历程第15-16页
    2.2 国内外传统村落相关理论基础第16-19页
        2.2.1 国外传统村落相关理论基础第16-18页
        2.2.2 国内传统村落相关理论基础第18-19页
    2.3 国内外传统村落相关实践探索第19-26页
        2.3.1 国外传统村落相关实践探索第19-22页
        2.3.2 国内传统村落相关实践探索第22-25页
        2.3.3 案例经验总结第25-26页
    2.4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三章 玉林市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现状分析第27-42页
    3.1 玉林市传统村落自然地理环境第27-28页
        3.1.1 交通区位第27-28页
        3.1.2 自然条件第28页
    3.2 玉林市传统村落社会经济概况第28-30页
        3.2.1 玉林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第28页
        3.2.2 人口及构成情况第28-30页
        3.2.3 产业及经济状况第30页
    3.3 玉林市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状况第30-33页
        3.3.1 村落选址、格局与环境方面第30页
        3.3.2 传统建筑方面第30-33页
        3.3.3 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第33页
    3.4 玉林市分区县传统村落特征第33-36页
    3.5 玉林市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问题总结第36-40页
        3.5.1 传统村落自身问题第36-37页
        3.5.2 保护发展主体态度问题第37-39页
        3.5.3 保护发展规划编制问题第39-40页
        3.5.4 保护发展资金问题第40页
    3.6 本章小结第40-42页
第四章 玉林市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框架第42-56页
    4.1 玉林市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原则第42页
    4.2 玉林市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体系第42-47页
        4.2.1 传统村落价值确认、申报与审批第43页
        4.2.2 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主体第43-45页
        4.2.3 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第45-47页
        4.2.4 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资金来源拓展第47页
    4.3 玉林市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方法第47-55页
        4.3.1 信息采集与记录第47-48页
        4.3.2 拓展传统村落价值认知深度第48-49页
        4.3.3 划定传统村落保护范围第49-50页
        4.3.4 整体保护传统村落格局第50页
        4.3.5 分类分级保护传统建筑第50-51页
        4.3.6 多元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第51-52页
        4.3.7 传统村落未来产业发展引导第52-54页
        4.3.8 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改善第54页
        4.3.9 与扶贫结合,拓宽资金来源第54-55页
    4.4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五章 玉林高山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研究第56-97页
    5.1 玉林高山村概述第56-57页
    5.2 玉林高山村现状价值特色第57-69页
    5.3 玉林高山村的问题总结第69-72页
    5.4 玉林高山村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研究第72-83页
        5.4.1 高山村保护范围划定第72-74页
        5.4.2 高山村村落格局保护第74-78页
        5.4.3 高山村传统建筑分类分级保护第78-82页
        5.4.4 高山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第82-83页
    5.5 玉林高山村传统村落发展规划研究第83-92页
        5.5.1 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总体规划第83-86页
        5.5.2 传统村落产业发展规划第86-91页
        5.5.3 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改善第91-92页
    5.6 保护发展的管理措施及实施保障第92-95页
    5.7 本章小结第95-97页
第六章 结语与展望第97-100页
    6.1 研究的主要结论第97-98页
    6.2 论文的创新点第98页
    6.3 论文的不足与展望第98-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06页
附录第106-114页
致谢第114页

论文共11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翼缘开孔削弱型端板连接节点受力性能研究
下一篇:拱桥吊杆索力测试及其抗震能力评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