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立法完善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概述 | 第11-16页 |
(一) 我国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刑法保护现状 | 第11页 |
(二) 公民个人信息的概念 | 第11-15页 |
1. 个人信息的内涵 | 第11-13页 |
2. "公民"的定义和范畴 | 第13-14页 |
3. 死者能否成为公民个人信息主体 | 第14-15页 |
(三)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特征 | 第15-16页 |
1.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 第15页 |
2. 危害行为的隐蔽性 | 第15页 |
3. 危害后果的蔓延性 | 第15-16页 |
4. 罪责感的淡漠性 | 第16页 |
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犯罪构成 | 第16-25页 |
(一)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侵害的法益 | 第17-18页 |
(二)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犯罪行为的客观方面 | 第18-23页 |
1. 对"出售"的认定 | 第18页 |
2. 对"提供"的认定 | 第18-19页 |
3. 对"窃取"的认定 | 第19-20页 |
4. 对"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的认定 | 第20-23页 |
(三)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犯罪主体 | 第23-24页 |
(四)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犯罪主观方面 | 第24-25页 |
三、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司法困境 | 第25-27页 |
(一) 公民"个人信息"概念不清 | 第25-26页 |
(二) "情节严重"无明确标准 | 第26页 |
(三) 对犯罪行为的设定过于单一 | 第26-27页 |
(四) 缺乏完善的行政与刑事制裁衔接程序 | 第27页 |
四、借鉴国外的先进立法经验 | 第27-33页 |
(一) 英美法系国家立法现状 | 第27-30页 |
1. 美国 | 第27-29页 |
2. 英国 | 第29-30页 |
(二) 大陆法系国家立法现状 | 第30-32页 |
1. 德国 | 第30-31页 |
2. 日本 | 第31-32页 |
(三) 国外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立法启示 | 第32-33页 |
1. 明确的个人信息权利基础 | 第32页 |
2. 完备的个人信息法律保护体系 | 第32-33页 |
3. 动态推进个人信息刑法保护 | 第33页 |
五、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立法建议 | 第33-38页 |
(一) 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法》 | 第33-34页 |
(二) 明确"情节严重"的标准 | 第34-36页 |
(三) 扩展犯罪行为方式 | 第36-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研究生履历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