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引言 | 第9页 |
一、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主体概述 | 第9-13页 |
(一) 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主体的内涵 | 第9-12页 |
(二) 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主体的判定前提 | 第12-13页 |
1. 存在交通违法行为 | 第12页 |
2. 存在损害后果 | 第12页 |
3. 交通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 第12-13页 |
4. 侵权入主观具有过错 | 第13页 |
二、确定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主体的法律依据 | 第13-16页 |
(一) 《民法通则》的规定 | 第14页 |
(二) 《侵权责任法》的依据 | 第14-15页 |
(三) 《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则 | 第15-16页 |
(四) 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 | 第16页 |
三、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主体基本理论 | 第16-19页 |
(一) 危险责任思想 | 第16-17页 |
(二) 报偿理论 | 第17-18页 |
(三) 保有人理论 | 第18页 |
(四) 运行支配和运行利益理论 | 第18-19页 |
四、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主体的类型 | 第19-23页 |
(一) 主体责任型 | 第19页 |
(二) 实际控制型 | 第19-21页 |
(三) 他方责任型 | 第21页 |
(四) 多方责任型 | 第21-23页 |
五、我国道路交通事故赔偿责任主体制度的完善 | 第23-28页 |
(一) 修订已有的不完善规定 | 第24-25页 |
1. 驾驶他人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后赔偿责任主体的确定 | 第24页 |
2. 试乘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后赔偿责任主体的确定 | 第24页 |
3. 套牌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后赔偿责任主体的确定 | 第24-25页 |
(二) 建立新的规范 | 第25-28页 |
1. 好意同乘发生交通事故的赔偿责任主体的确定 | 第25-26页 |
2. 关于承包经营发生交通事故的赔偿责任主体 | 第26-27页 |
3. 车辆送交期间发生交通事故的赔偿责任主体的确定 | 第27-28页 |
结论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2页 |
致谢 | 第32-33页 |
研究生履历 | 第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