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缩略词表 | 第10-12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2-21页 |
1.1 鸭疫里默氏菌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1.1 病原学 | 第12页 |
1.1.2 血清学 | 第12页 |
1.1.3 毒力因子 | 第12-13页 |
1.1.4 耐药性 | 第13页 |
1.2 细菌多糖的研究进展 | 第13-17页 |
1.2.1 荚膜多糖 | 第14页 |
1.2.2 脂多糖 | 第14-15页 |
1.2.3 多糖合成途径 | 第15-17页 |
1.3 Wzx蛋白的研究进展 | 第17-21页 |
1.3.1 Wzx蛋白家族 | 第17页 |
1.3.2 Wzx作为翻转酶的功能确定 | 第17-18页 |
1.3.3 Wzx蛋白结构 | 第18-19页 |
1.3.4 Wzx蛋白的作用机制 | 第19-20页 |
1.3.5 Wzx翻转酶的功能特异性分析 | 第20-21页 |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1-22页 |
3 材料方法 | 第22-37页 |
3.1 材料 | 第22-26页 |
3.1.1 菌株、质粒和试验动物 | 第22页 |
3.1.2 试剂 | 第22-23页 |
3.1.3 仪器 | 第23页 |
3.1.4 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23-24页 |
3.1.5 PCR引物设计 | 第24-25页 |
3.1.6 生物信息学分析使用软件 | 第25-26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26-37页 |
3.2.1 重组自杀性质粒的构建 | 第26-27页 |
3.2.2 RA-CH-1 △wzxC缺失株的构建 | 第27-28页 |
3.2.3 RA-CH-1 △wzxC缺失株中B739-1129和wzxL基因的表达检测 | 第28-30页 |
3.2.4 RA-CH-1 △wzxC缺失株的表型特征研究 | 第30-31页 |
3.2.5 RA-CH-1 △wzxC缺失株的耐受性分析 | 第31-33页 |
3.2.6 RA-CH-1 △wzxC缺失株的毒力分析 | 第33-34页 |
3.2.7 RA-CH-1 △wzxC缺失株中多糖生物学特性检测 | 第34-37页 |
4 实验结果 | 第37-57页 |
4.1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7-39页 |
4.1.1 RA-CH-1中wzxC基因特征分析 | 第37-38页 |
4.1.2 RA-CH-1中WzxC蛋白特征分析 | 第38-39页 |
4.2 RA-CH-1 △WZXC缺失株的构建 | 第39-43页 |
4.2.1 重叠片段(L、S、R)的扩增 | 第39-40页 |
4.2.2 重组自杀性质粒的构建 | 第40-42页 |
4.2.3 RA-CH-1 △wzxC缺失株的鉴定 | 第42-43页 |
4.3 RA-CH-1 △WZXC基因缺失株中B739-1129和WZXL基因的表达检测 | 第43-47页 |
4.3.1 标准曲线的制备 | 第43-44页 |
4.3.2 总RNA的提取和反转录 | 第44-45页 |
4.3.3 RA-CH-1 △wzxC基因缺失株中B739-1129的表达检测 | 第45-46页 |
4.3.4 RA-CH-1 △wzxC基因缺失株中wzxL表达检测 | 第46-47页 |
4.4 RA-CH-1 △WZXC缺失株表型研究结果 | 第47-50页 |
4.4.1 遗传稳定性检测 | 第47页 |
4.4.2 表型研究 | 第47页 |
4.4.3 荚膜染色 | 第47-48页 |
4.4.4 生化特性 | 第48-49页 |
4.4.5 对生长的影响 | 第49-50页 |
4.5 RA-CH-1 △WZXC缺失株的耐受性分析结果 | 第50-53页 |
4.5.1 耐药性分析 | 第50-51页 |
4.5.2 耐干燥分析 | 第51页 |
4.5.3 耐氧化性 | 第51-52页 |
4.5.4 血清存活试验 | 第52-53页 |
4.6 RA-CH-1 △WZXC缺失株的毒力分析结果 | 第53-54页 |
4.6.1 SPF鸡胚ELD_(50) | 第53-54页 |
4.6.3 细胞的黏附与入侵实验 | 第54页 |
4.7 RA-CH-1 △WZXC缺失株中多糖生物学特性检测 | 第54-57页 |
4.7.1 凝集实验 | 第54-55页 |
4.7.3 脂多糖的粗提取及银染鉴定 | 第55页 |
4.7.4 荚膜多糖的粗提取及银染鉴定 | 第55-56页 |
4.7.5 多糖含量的粗测定 | 第56-57页 |
5 讨论 | 第57-62页 |
5.1 鸭疫里默氏菌B739-1128的生物学信息分析 | 第57-59页 |
5.3 WZXC基因与RA-CH-1株耐受性关系 | 第59-60页 |
5.4 WZXC基因是RA-CH-1重要的毒力基因 | 第60-61页 |
5.5 WZXC基因参与了荚膜多糖的合成 | 第61-62页 |
6 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文章发表情况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