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39页 |
1.1 植物免疫系统 | 第10-18页 |
1.1.1 模式识别受体和病原菌的识别 | 第11-15页 |
1.1.2 PTI信号通路 | 第15-18页 |
1.2 植物细胞壁在植物免疫中的作用 | 第18-23页 |
1.2.1 细胞壁主要成分 | 第19-23页 |
1.2.2 细胞壁降解酶抑制因子 | 第23页 |
1.3 植物内源性多肽信号 | 第23-31页 |
1.3.1 植物内源性多肽调控防御反应 | 第23-28页 |
1.3.2 植物内源性多肽调控生长发育 | 第28-31页 |
1.4 IDA家族多肽研究进展 | 第31-38页 |
1.4.1 IDA-HAE/HSL2调控花脱落过程 | 第33-34页 |
1.4.2 IDA-HAE/HSL2影响侧根发生过程 | 第34-35页 |
1.4.3 IDA-HAE/HSL2调控细胞壁重建过程 | 第35-37页 |
1.4.4 生长素影响IDA-HAE/HSL2信号通路 | 第37-38页 |
1.5 立题依据与研究内容 | 第38-39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39-55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39-43页 |
2.1.1 培养基 | 第39页 |
2.1.2 抗生素 | 第39-40页 |
2.1.3 常用溶液及配方 | 第40-41页 |
2.1.4 菌种和载体 | 第41-42页 |
2.1.5 常用商品化试剂 | 第42页 |
2.1.6 种子 | 第42-43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43-55页 |
2.2.1 拟南芥培养 | 第43页 |
2.2.2 基因组DNA提取 | 第43页 |
2.2.3 突变体鉴定 | 第43-45页 |
2.2.4 载体构建 | 第45-47页 |
2.2.5 感受态细胞制备及转化 | 第47-48页 |
2.2.6 拟南芥转化及筛选 | 第48-49页 |
2.2.7 GUS染色 | 第49-52页 |
2.2.8 细菌生长实验 | 第52页 |
2.2.9 免疫点印记分析 | 第52页 |
2.2.10 拟南芥叶片细胞壁果胶含量测定 | 第52-54页 |
2.2.11 碘化丙啶(PI)染色 | 第54页 |
2.2.12 叶片强度测量 | 第54页 |
2.2.13 PG酶活检测 | 第54页 |
2.2.14 Bradford法测定蛋白总含量 | 第54-55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55-80页 |
3.1 IDL6调控拟南芥免疫机制研究 | 第55-73页 |
3.1.1 目的基因的筛选 | 第55-56页 |
3.1.2 IDL6表达模式分析 | 第56-58页 |
3.1.3 IDL6被PAMPs及病原菌Pst DC3000诱导上调表达 | 第58-59页 |
3.1.4 IDL6影响拟南芥对Pst DC3000的抗性 | 第59-61页 |
3.1.5 IDL6影响拟南芥叶片中ADPG2的表达 | 第61-63页 |
3.1.6 IDL6影响拟南芥叶片细胞壁中的果胶含量 | 第63-65页 |
3.1.7 IDL6生理功能依赖于HAE/HSL2受体 | 第65-67页 |
3.1.8 ADPG2的表达影响拟南芥对PstDC3000的抗性 | 第67-69页 |
3.1.9 讨论分析 | 第69-73页 |
3.2 IDL6调控拟南芥根部发育机制研究 | 第73-80页 |
3.2.1 IDL6在根部表达模式分析 | 第73页 |
3.2.2 IDL6影响拟南芥主根伸长 | 第73-75页 |
3.2.3 IDL6通过影响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信号途径影响根的生长 | 第75-76页 |
3.2.4 IDL6抑制主根生长依赖于HAE/HSL2受体 | 第76-78页 |
3.2.5 讨论分析 | 第78-80页 |
第四章 总结 | 第80-82页 |
第五章 展望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100页 |
附录 | 第100-105页 |
致谢 | 第105-106页 |
附件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