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的识别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4-16页 |
·论文的创新 | 第14页 |
·论文的不足 | 第14-16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6-20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研究评述 | 第19-20页 |
3 财务报表舞弊的相关理论 | 第20-33页 |
·财务报表舞弊旳定义 | 第20-24页 |
·财务报表舞弊的概念 | 第20-22页 |
·财务报表舞弊相关概念界定 | 第22-24页 |
·财务报表舞弊的动因 | 第24-30页 |
·财务舞弊动因理论概述 | 第24-27页 |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的动因 | 第27-30页 |
·财务报表舞弊的危害 | 第30-33页 |
4 财务报表舞弊的识别研究 | 第33-42页 |
·财务报表舞弊的主要手段 | 第33-39页 |
·资产项目舞弊 | 第33-35页 |
·负债项目舞弊 | 第35-36页 |
·收入项目舞弊 | 第36-37页 |
·其他舞弊手段 | 第37-39页 |
·财务报表舞弊识别 | 第39-42页 |
·从营运能力识别 | 第39页 |
·从财务状况识别 | 第39-40页 |
·从盈利能力识别 | 第40页 |
·从成长速度识别 | 第40页 |
·从关联交易度识别 | 第40-42页 |
5 财务报表舞弊识别的实证研究 | 第42-52页 |
·指标的选择 | 第42-44页 |
·研究样本与数据的选择 | 第44-48页 |
·样本的选择 | 第44-46页 |
·数据的选取 | 第46页 |
·配对样本的T检验 | 第46-48页 |
·模型的构建 | 第48-52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52-54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