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音乐技术理论与方法论文--作曲理论论文

20世纪80年代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绪论第7-10页
 一、选题缘由第7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7-9页
 三、研究的思路及方法第9-10页
第一章 古诗词艺术歌曲探源第10-20页
 第一节 “艺术歌曲”体裁界定与溯源第10-14页
  一、“艺术歌曲”之界定第10-11页
  二、“艺术歌曲”之溯源第11-14页
 第二节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溯源与流变第14-18页
  一、中国古诗词音乐之溯源第14-16页
  二、古诗词艺术歌曲之流变第16-18页
 第三节 80年代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概观第18-20页
第二章 “诗词之韵”——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传统韵致第20-33页
 第一节 诗韵雅致第20-23页
 第二节 一咏三叹第23-28页
  一、衬词第23-24页
  二、装饰音第24-26页
  三、戏曲性的拖腔第26-28页
 第三节 词乐相依第28-32页
  一、依字行腔第28-31页
  二、依意行腔第31-32页
 小结第32-33页
第三章 “时代之音”——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现代技巧第33-59页
 第一节 整体结构第33-46页
  一、民族性音乐结构第43-44页
  二、曲式结构的自由化第44-46页
 第二节 调性布局第46-51页
 第三节 旋律构建第51-54页
 第四节 节奏形态第54-55页
 第五节 伴奏织体第55-58页
  一、主调织体第56-57页
  二、复调织体第57页
  三、其他织体形态第57-58页
 小结第58-59页
第四章 80年代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反思第59-63页
 第一节 中西融合的创作模式第59-61页
  一、“民族性”风格模式的继承发展第59-60页
  二、“实验性”创作思维的渗入转换第60页
  三、“个人化”音乐风格的凸显形成第60-61页
 第二节:80年代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理解与接受第61-63页
结论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69页
附录第69-72页
后记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志愿者招募与管理对策
下一篇:黎锦光及其歌曲创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