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符号和缩略语说明 | 第11-12页 |
| 前言 | 第12-13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33页 |
| 1 植物内生菌的研究概况 | 第13-21页 |
| ·植物内生菌的概念 | 第13页 |
| ·植物内生菌与植物的关系 | 第13-15页 |
| ·植物内生菌多样性 | 第15-21页 |
| 2 银杏黄酮的研究现状 | 第21-25页 |
| ·银杏概述 | 第21-22页 |
| ·银杏黄酮类物质结构 | 第22页 |
| ·银杏黄酮类物质的生物活性 | 第22-24页 |
| ·银杏内生菌研究进展 | 第24-25页 |
| 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5-27页 |
| 参考文献 | 第27-33页 |
| 第二章 银杏内生菌的分离与鉴定 | 第33-53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3-40页 |
| ·材料 | 第33-34页 |
| ·方法 | 第34-40页 |
| 2 结果 | 第40-47页 |
| ·表面消毒时间的确定 | 第40-41页 |
| ·内生菌的分离 | 第41页 |
| ·内生细菌的鉴定 | 第41-45页 |
| ·内生真菌的初步鉴定 | 第45-47页 |
| 3 讨论 | 第47-50页 |
| ·表面消毒 | 第47-48页 |
| ·内生菌的分离 | 第48-49页 |
| ·银杏内生菌的组成与分布 | 第49-50页 |
| 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 第三章 银杏产黄酮类物质内生菌的筛选 | 第53-67页 |
| 1 材料 | 第53-54页 |
| ·菌株 | 第53页 |
| ·试剂 | 第53页 |
| ·黄酮类物质对照品 | 第53页 |
| ·仪器 | 第53-54页 |
| ·培养基 | 第54页 |
| 2 方法 | 第54-57页 |
| ·检测样品的制备 | 第54页 |
| ·显色反应 | 第54-55页 |
| ·薄层层析(TLC) | 第55页 |
| ·高效液相色谱(HPLC) | 第55页 |
| ·内生真菌黄酮类物质总量的测定 | 第55页 |
| ·产黄酮内生真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55-57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57-62页 |
| ·显色反应结果 | 第57-58页 |
| ·薄层层析 | 第58-59页 |
| ·高效液相色谱(HPLC) | 第59-60页 |
| ·总黄酮产量的测定 | 第60页 |
| ·产黄酮内生真菌的鉴定 | 第60-62页 |
| 4 讨论 | 第62-64页 |
| ·产黄酮内生菌的筛选 | 第62-63页 |
| ·内生真菌的鉴定 | 第63-64页 |
| 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 第四章 银杏产黄酮内生真菌菌株GF521发酵条件优化 | 第67-85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7-70页 |
| ·菌株 | 第67页 |
| ·培养基 | 第67-68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68页 |
| ·菌株GF521培养基组分的优化 | 第68-69页 |
| ·菌株GF521发酵条件正交试验设计 | 第69页 |
| ·总黄酮产量的测定 | 第69-70页 |
| 2 结果 | 第70-82页 |
| ·菌株GF521培养基优化 | 第70-77页 |
| ·菌株GF521发酵条件的正交优化 | 第77-82页 |
| 3 讨论 | 第82-83页 |
| 4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 参考文献 | 第84-85页 |
| 全文总结 | 第85-87页 |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87-89页 |
| 附录 | 第89-91页 |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