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证分析的西安市高新技术产业推进路径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绪论 | 第9-19页 |
| ·问题提出 | 第9-10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问题界定 | 第10页 |
| ·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 ·高新技术产业相关概念研究 | 第11-12页 |
|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影响要素分析 | 第12-13页 |
| ·高新技术产业推进路径与发展模式研究 | 第13-14页 |
| ·西安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相关研究 | 第14-15页 |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5-16页 |
|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 | 第16-17页 |
| ·创新点与不足 | 第17-19页 |
| ·创新点 | 第17页 |
| ·不足之处 | 第17-19页 |
| 2.理论基础 | 第19-23页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业发展理论 | 第19-20页 |
| ·关于体制改革促进产业发展的相关理论 | 第19页 |
| ·关于新时期产业布局的相关理论 | 第19页 |
| ·关于创新驱动战略及推动产业发展的相关理论 | 第19-20页 |
| ·关于我国当下产业结构调整的理论 | 第20页 |
| ·西方经济学产业理论 | 第20-23页 |
| ·产业结构理论 | 第20页 |
| ·产业关联理论 | 第20-21页 |
| ·产业发展理论 | 第21页 |
| ·产业政策研究 | 第21-23页 |
| 3.西安市高新技术产业的PEST分析 | 第23-37页 |
| ·西安市高新技术产业的政治环境 | 第23-26页 |
| ·稳中有进的整体基调提供基础保障 | 第23-24页 |
| ·深化改革的工作重心改善企业发展环境 | 第24-25页 |
| ·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 第25-26页 |
| ·西安市高新技术产业的经济环境 | 第26-31页 |
| ·外部投资环境发展良好 | 第26-28页 |
|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稳健 | 第28-29页 |
| ·投融资环境不稳增长放缓 | 第29-31页 |
| ·西安市高新技术产业的社会环境 | 第31-34页 |
| ·工业发展平稳提供可靠资源供给 | 第31-32页 |
| ·社会收入水平仍处于低水平 | 第32-33页 |
| ·交通网络发展势头可观 | 第33-34页 |
| ·西安市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环境 | 第34-37页 |
| ·人才资源面临职业化转换瓶颈 | 第34页 |
| ·科技研发投入结构不合理 | 第34-36页 |
| ·科技市场发展稳中有增 | 第36-37页 |
| 4.西安市高新技术产业的SWOT分析 | 第37-49页 |
| ·西安市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要素 | 第37-40页 |
| ·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条件完善 | 第37页 |
| ·产业对外贸易合作稳步增长 | 第37-38页 |
| ·产业总体科技投入持续扩大 | 第38-40页 |
| ·西安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劣势要素 | 第40-42页 |
| ·产业创新体系尚不完整 | 第40页 |
| ·产业整体缺少文化支撑 | 第40-41页 |
| ·科技人才资源供给不足 | 第41-42页 |
| ·西安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关键机遇 | 第42-44页 |
|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重要机遇 | 第42-43页 |
| ·“大西安”发展规划的有利契机 | 第43-44页 |
| ·西安市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挑战 | 第44-45页 |
| ·在新常态中的产业结构调整 | 第44-45页 |
| ·全球化市场内日益激烈的科技竞争 | 第45页 |
| ·西安市高新技术产业的SWOT—PEST矩阵分析 | 第45-49页 |
| ·矩阵构建 | 第45-46页 |
| ·结论 | 第46-49页 |
| 5.关于西安市高新技术产业推进路径的建构 | 第49-59页 |
| ·建立尖端科技人才培养管理体系 | 第50-51页 |
| ·建立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计划 | 第50-51页 |
| ·完善企业科技研发激励机制 | 第51页 |
| ·整合产业内部布局形成集群效应 | 第51-53页 |
| ·大力扶持特色产业优先发展 | 第52页 |
| ·培养产业特色文化价值观念 | 第52-53页 |
| ·营造安全的投资及融资服务环境 | 第53-54页 |
| ·搭建安全高效投资网络 | 第53-54页 |
| ·扩宽投融资渠道 | 第54页 |
| ·形成企业为主导的科技研发平台 | 第54-59页 |
| ·企业设立科研成果产品化转化车间 | 第55页 |
| ·高校以产业需求进行人才培养 | 第55-56页 |
| ·科研院所发挥科研信息交流平台作用 | 第56-59页 |
| 6.总结与展望 | 第59-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第65-67页 |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