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符号和缩略词说明 | 第13-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6页 |
·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空间圆管相贯节点简介 | 第16-17页 |
·相贯节点的概念及应用 | 第16页 |
·空间圆管相贯节点的分类 | 第16-17页 |
·节点极限承载力 | 第17页 |
·节点破坏模式 | 第17页 |
·空间圆管相贯节点的研究现状 | 第17-22页 |
·相贯节点的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空间圆管相贯节点的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相关设计规范 | 第21-22页 |
·本文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本文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研究意义 | 第24-25页 |
·论文结构 | 第25-26页 |
第二章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理论 | 第26-34页 |
·弹塑性基本理论 | 第26-30页 |
·弹性理论 | 第26-27页 |
·塑性理论 | 第27-30页 |
·非线性问题 | 第30-31页 |
·几何非线性 | 第30页 |
·材料非线性 | 第30-31页 |
·单元刚度矩阵 | 第31页 |
·有限元法介绍 | 第31页 |
·ANSYS软件介绍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三章空间KKT型圆管相贯节点有限元适应性分析 | 第34-47页 |
·引言 | 第34页 |
·有限元建模 | 第34-40页 |
·节点计算模型 | 第34-35页 |
·选取单元类型 | 第35-36页 |
·确定材料性能 | 第36-37页 |
·划分网格 | 第37页 |
·边界条件、加载方式 | 第37-39页 |
·求解设置 | 第39页 |
·计算收敛准则 | 第39页 |
·节点极限承载力判定准则 | 第39-40页 |
·有限元分析模型准确性校核验证 | 第40-42页 |
·有限元模拟结果 | 第42-45页 |
·节点极限承载力的确定 | 第42页 |
·节点受力过程分析及破坏模式确定 | 第42-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四章 空间KKT型圆管相贯节点有限元参数分析 | 第47-70页 |
·引言 | 第47页 |
·节点静力性能分析 | 第47-55页 |
·节点失效准则 | 第47-48页 |
·节点荷载-位移曲线 | 第48-50页 |
·节点破坏模式分析 | 第50-55页 |
·节点区域应力分布 | 第55页 |
·几何参数对节点极限承载力Pu的影响 | 第55-62页 |
·T型支管与主管外径比β1 对节点极限承载力Pu的影响 | 第56页 |
·K型腹管与主管外径比β2 对节点极限承载力Pu的影响 | 第56-57页 |
·主管径厚比γ对节点极限承载力Pu的影响 | 第57-58页 |
·T型支管与主管壁厚比τ1 对节点极限承载力Pu的影响 | 第58页 |
·K型腹管与主管壁厚比τ2 对节点极限承载力Pu的影响 | 第58页 |
·主管长度L对节点极限承载力Pu的影响 | 第58-59页 |
·T型支管与主管轴线夹角θ1 对节点极限承载力Pu的影响 | 第59-61页 |
·K型腹管与主管轴线夹角θ2 对节点极限承载力Pu的影响 | 第61-62页 |
·荷载参数对节点极限承载力Pu的影响 | 第62-68页 |
·主管右端轴力P对节点极限承载力Pu的影响 | 第63-64页 |
·K型腹管与T型支管所受轴力之比KKTn对节点极限承载力Pu的影响 | 第64-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五章 空间KKT型圆管相贯节点承载力计算公式推导 | 第70-78页 |
·引言 | 第70页 |
·空间KKT型圆管相贯节点的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推导 | 第70-73页 |
·修正参数的确定 | 第70-72页 |
·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推导 | 第72-73页 |
·空间KKT型圆管相贯节点的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的评价 | 第73-76页 |
·空间KKT型圆管相贯节点的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的局限性 | 第76-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8-81页 |
·研究总结 | 第78-80页 |
·研究展望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4页 |
附录 | 第84-9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