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史论文--党史参考资料论文

中国共产党少数民族政策变迁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引言第10-21页
 (一) 选题背景第10-11页
 (二) 选题意义第11-13页
  1、理论意义第11-12页
  2、实践意义第12-13页
 (三) 研究现状第13-19页
  1、国内研究现状第13-18页
  2、国外研究现状第18-19页
 (四) 研究方法第19-21页
  1、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相结合的方法第19页
  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第19页
  3、文献资料研究法第19-20页
  4、比较分析法第20-21页
一、中国共产党少数民族政策理论的提出第21-29页
 (一) 基本概念第21-24页
  1、民族与少数民族第21-23页
  2、民族问题、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及其关系第23-24页
 (二) 基本理论第24-29页
  1、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的民族理论第24-26页
  2、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的民族理论第26-29页
二、中国共产党少数民族政策的形成与发展第29-39页
 (一) 新中国成立前的探索与实践第29-33页
  1、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认识期(1919.5-1921.7)第29-30页
  2、中国共产党少数民族政策的萌芽期(1921.7-1927.7)第30页
  3、中国共产党少数民族政策的初创期(1927.7-1937.7)第30-32页
  4、中国共产党少数民族政策的转化期(1937.7-1945.9)第32页
  5、中国共产党少数民族政策的明确期(1945.8-1949.9)第32-33页
 (二) 新中国成立后的确立和发展第33-39页
  1、中国共产党少数民族政策的最终确立期(1949.10-1957)第34-35页
  2、中国共产党少数民族政策的曲折发展期(1958-1965)第35-36页
  3、中国共产党少数民族政策的严重破坏期(1966-1976)第36-37页
  4、中国共产党少数民族政策的恢复发展期(1978年至今)第37-39页
三、中国特色少数民族政策概述第39-48页
 (一) 中国特色少数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第39-41页
  1、中国特色少数民族总政策第39-40页
  2、中国特色少数民族基本政策第40页
  3、中国特色少数民族具体政策第40-41页
 (二) 中国特色少数民族政策的基本特点第41-48页
  1、中国共产党少数民族政策的时代性第41-43页
  2、中国共产党少数民族政策的实践性第43-45页
  3、中国共产党少数民族政策的包容性第45-48页
四、中国特色少数民族政策面临的挑战第48-54页
 (一) 民族政策认同感的减弱第48-49页
  1、汉族认同感的减弱第48-49页
  2、少数民族认同感的减弱第49页
 (二) 民族独立意识的催化第49-51页
  1、狭隘民族意识的催化第50页
  2、族属身份认同的催化第50-51页
  3、族权地位的催化第51页
 (三) 民族多样性的流失第51-54页
  1、民族总政策效应第51-52页
  2、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效应第52页
  3、照顾保护政策效应第52-54页
五、中国特色少数民族政策的发展方向第54-61页
 (一) “政治化”与“文化化”相平衡第54-56页
  1、去“政治化”的新方向第54-55页
  2、“政治化”与“文化化”统一第55-56页
 (二) “同一性”与“差异性”相平衡第56-58页
  1、“同一性”的新发展第56-57页
  2、“同一性”与“差异性”并存第57-58页
 (三) “国家意识”与“民族意识”相平衡第58-61页
  1、“国家意识”弱化趋势第58-59页
  2、“国家意识”与“民族意识”共生第59-61页
结语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第66-67页
致谢第67-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新媒体传播的诉求研究
下一篇:中国如何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基于发展教育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