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印记·真理摇篮--历届园博会中长沙展园景观形象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24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园林展的迅猛发展 | 第10页 |
·文化缺失危机 | 第10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相关概念和定义 | 第11-13页 |
·园博会及城市展园 | 第11-12页 |
·园博会 | 第11-12页 |
·城市展园 | 第12页 |
·形象学相关概念 | 第12-13页 |
·地域文化 | 第13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21页 |
·城市展园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形象学研究进展 | 第16-21页 |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研究对象 | 第21页 |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基础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基础研究方法 | 第22页 |
·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2 立论与研究方法 | 第24-32页 |
·从园林界的“时装秀”谈景观形象 | 第24-25页 |
·形象学视野下的长沙展园之像 | 第25-28页 |
·“他者形象”的想象虚构—展园作品之艺术化 | 第25-26页 |
·“自我”中的“他者”形象—展园形象之本土化 | 第26-27页 |
·“形象”的文化言说—展园景观构建之原型 | 第27页 |
·长沙展园之像 | 第27-28页 |
·长沙展园形象研究之方法论—内外并行 | 第28-32页 |
·形象内部文本研究—展园“景观语言”描述 | 第29-30页 |
·形象外部研究—展园景观形象文化解读 | 第30页 |
·长沙展园形象内外研究并行 | 第30-32页 |
3 长沙展园形象分析 | 第32-64页 |
·道脉正南 真理摇篮 | 第32-36页 |
·千年学府 麓山怀古 | 第32-33页 |
·经世致用 上下求索 | 第33-35页 |
·心忧天下 敢为人先 | 第35-36页 |
·陆有玉璞 水有珠胎 | 第36-42页 |
·湘江北去 | 第37-40页 |
·橘子洲头 | 第40-41页 |
·看万山红遍 | 第41-42页 |
·古城古韵 古传说 | 第42-52页 |
·那井 | 第42-46页 |
·那街 | 第46-48页 |
·那巷 | 第48-52页 |
·湘楚遗珍 丰蕴载德 | 第52-58页 |
·古窑遗韵 | 第52-53页 |
·简牍珍韵 | 第53-55页 |
·湘绣奇韵 | 第55-56页 |
·竹铜清韵 | 第56-57页 |
·菊花石韵 | 第57-58页 |
·星城星耀 古城之迷 | 第58-61页 |
·星启 | 第58-59页 |
·星耀 | 第59-61页 |
·山水宜居 文化家园 | 第61-64页 |
·山水宜居 | 第61-62页 |
·文化家园 | 第62-64页 |
4 长沙展园形象表现手法 | 第64-74页 |
·模拟再现 | 第64-67页 |
·建筑小品的模拟再现 | 第64-66页 |
·场景的模拟再现 | 第66-67页 |
·提炼抽象 | 第67-69页 |
·历史文物元素的提炼抽象 | 第67-68页 |
·民俗文化元素提炼抽象 | 第68页 |
·城市特质文化元素提炼抽象 | 第68-69页 |
·历史文学元素的提炼抽象 | 第69页 |
·景观叙事 | 第69-71页 |
·视觉叙事 | 第69-70页 |
·命名叙事 | 第70页 |
·体验式叙事 | 第70页 |
·隐喻叙事 | 第70-71页 |
·隐喻象征 | 第71-74页 |
·灵魂精神的隐喻象征 | 第71页 |
·场所意境的隐喻象征 | 第71-74页 |
5 结论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2页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