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谷英村聚落景观的性别空间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关于张谷英村的研究 | 第11页 |
·关于建筑性别空间理论的研究 | 第11-14页 |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研究的思路 | 第14-15页 |
·技术路线 | 第15页 |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 第15-18页 |
2 立论 | 第18-30页 |
·张谷英村概况 | 第18-20页 |
·空间的概述 | 第20-21页 |
·“性别空间”概念的界定 | 第21-24页 |
·传统文化影响下张谷英村的“性别空间”的界定 | 第24-28页 |
·宗法和礼制对“性别空间”界定的影响 | 第24-26页 |
·女性年龄对“性别空间”界定的影响 | 第26-27页 |
·辈分对“性别空间”界定的影响 | 第27-28页 |
·张谷英村存在“性别空间” | 第28页 |
·研究方法 | 第28-30页 |
3 张谷英村的“男性空间” | 第30-48页 |
·堂屋 | 第30-37页 |
·接官厅 | 第37-39页 |
·青云楼 | 第39-41页 |
·议事厅 | 第41-42页 |
·正门 | 第42-48页 |
4 张谷英村的“女性空间” | 第48-62页 |
·绣楼 | 第48-50页 |
·天井与二楼空间 | 第50-56页 |
·厨房 | 第56-58页 |
·暗巷道 | 第58-62页 |
5 “性别空间”的转换 | 第62-64页 |
6 张谷英村的“性别空间”对比研究 | 第64-66页 |
结论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4页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