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野生二粒小麦遗传多样性评价及条锈病抗性基因位点挖掘与分子定位

致谢第1-7页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5页
1 前言第15-34页
   ·小麦条锈病概况第15-16页
     ·小麦条锈菌生物特性第15页
     ·小麦条锈病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危害第15-16页
   ·小麦条锈病抗性基因挖掘第16-22页
     ·小麦条锈病抗性基因的挖掘、来源及其克隆第16-19页
     ·抗条锈病基因分子定位及利用第19-21页
     ·分子标记技术在小麦条锈病抗性基因研究中的应用第21-22页
   ·野生二粒小麦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第22-27页
     ·野生二粒小麦起源及其地理分布第22-23页
     ·野生二粒小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遗传学研究概况第23页
     ·野生二粒小麦种质资源优良性状的开发与利用第23-27页
   ·关联分析及其在作物育种上的应用第27-31页
     ·QTL的连锁作图和连锁不平衡作图第27-28页
     ·连锁不平衡的定义及度量第28-29页
     ·连锁不平衡影响因素第29-30页
     ·关联分析的策略第30页
     ·关联分析在作物中的应用第30-31页
   ·立题依据及技术路线第31-34页
     ·选题的依据及意义第31-33页
     ·技术路线第33-34页
2 材料与方法第34-48页
   ·材料第34-35页
     ·野生二粒小麦材料第34页
     ·条锈病抗性基因YrH52作图群体构建第34-35页
   ·条锈病表型数据鉴定第35页
     ·野生二粒小麦种质表型数据鉴定第35页
     ·条锈病抗性基因YrH52作图群体表型数据鉴定第35页
   ·野生二粒小麦种质基因分型第35-36页
     ·基因组DNA提取第35-36页
     ·SNP基因分型第36页
   ·遗传图谱的构建第36-38页
     ·BSA分池第36页
     ·分子标记的筛选第36-37页
     ·SSR标记基因分型第37-38页
     ·遗传图谱构建第38页
   ·数据分析第38-48页
     ·遗传多样性评价第38页
     ·遗传结构分析第38-40页
     ·亲缘系数第40-43页
     ·连锁不平衡分析第43页
     ·关联分析第43-44页
     ·关联位点的表达分析第44-48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8-80页
   ·SNP分子标记及其揭示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第48-50页
     ·SNP分子特征及其在染色体上的分布第48页
     ·不同生态群体间遗传多样性比较第48-50页
   ·野生二粒小麦种质群体结构评价第50-61页
     ·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第50-54页
     ·空间遗传结构分析第54页
     ·遗传结构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第54-56页
     ·正选择位点的筛选第56-61页
   ·基于关联分析挖掘条锈病抗性基因新位点第61-74页
     ·条锈病表型数据库的建立第61-62页
     ·连锁不平衡分析第62-67页
     ·亲缘关系分析第67页
     ·条锈病关联分析第67-74页
     ·条锈病关联位点的表达分析第74页
   ·条锈病抗性基因YrH52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构建第74-80页
     ·YrH52抗性鉴定与遗传分析第74-75页
     ·多态性标记的筛选第75-78页
     ·遗传图谱的构建第78-80页
4 讨论第80-95页
   ·野生二粒小麦条锈病抗性资源及条锈病抗性评价第80页
   ·野生二粒小麦种质遗传多样性评价第80-83页
   ·野生二粒小麦种质遗传结构及其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第83-85页
   ·野生二粒小麦群体分化与正选择效应位点的筛选第85-86页
   ·野生二粒小麦种质连锁不平衡分析第86-87页
   ·野生二粒小麦条锈病关联分析第87-89页
   ·显著SNP关联位点所揭示的抗病网络的复杂性第89-92页
   ·条锈病抗性基因YrH52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第92-95页
5 结论与展望第95-97页
   ·结论第95-96页
   ·展望第96-97页
参考文献第97-116页
附录A第116-135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35-136页

论文共1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森林恢复对土壤有机碳氮循环的影响
下一篇:水稻种子萌发的蛋白质组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