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水稻种子萌发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致谢第1-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1页
目录第11-14页
1. 前言第14-28页
   ·种子科学研究及其重要意义第14-15页
   ·种子萌发的定义及其重要意义第15页
   ·种子萌发的一般生物学过程第15-24页
     ·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呼吸作用第15-16页
     ·种子萌发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动员第16-18页
     ·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修复机制第18-19页
     ·种子萌发过程中的转录和翻译第19页
     ·植物激素对种子萌发的调节第19-24页
   ·水稻种子的萌发特点第24-25页
   ·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应用第25-27页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7-28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8-44页
   ·水稻材料及萌发方法第28页
   ·蛋白质提取方法第28-29页
     ·丙酮法提取蛋白质第28-29页
     ·TCA法提取蛋白质第29页
     ·去除盐溶性球蛋白第29页
   ·蛋白质浓度测定第29-30页
   ·蛋白质单项SDS-PAGE电泳第30页
   ·蛋白质双向电泳第30-31页
   ·磷酸化蛋白染料Pro-Q染色第31页
   ·蛋白质酶解和脱盐第31-33页
     ·蛋白质胶内酶解及脱盐第31-32页
     ·非胶系统蛋白酶解及肽段脱盐第32-33页
   ·磷酸化肽段富集第33-34页
   ·质谱分析第34-37页
     ·水稻种子全蛋白质组LC-MS/MS质谱鉴定第34页
     ·大豆种子全蛋白质组LC-MS/MS质谱鉴定第34-35页
     ·双向电泳差异点的MALDI-TOF质谱分析第35页
     ·双向电泳差异点的MALDI-TOF/TOF质谱分析第35-36页
     ·i-TRAQ标记的质谱分析第36页
     ·Label-free蛋白定量质谱分析与蛋白鉴定方法第36-37页
   ·希氏高碘酸(PAS)染色第37-38页
   ·氨基酸提取和定量分析第38页
   ·脂肪酸提取和定量分析第38页
   ·超氧阴离子和过氧化氢的原位显色第38-39页
   ·胚组织中淀粉含量测定第39页
   ·可溶糖测量第39-40页
   ·酶活测定第40-41页
   ·抗坏血酸含量测定第41页
   ·ATP含量测定第41页
   ·磷酸化蛋白的western-blot第41-42页
   ·RNA提取和Real-time PCR分析第42页
   ·凯氏定氮法测定种子蛋白质总含量第42-43页
   ·其它第43-44页
3. 实验结果第44-102页
   ·萌发种子的全蛋白质组研究第44-46页
   ·水稻与大豆萌发种子的全蛋白质组比较研究第46-50页
   ·水稻种子萌发的蛋白质组动态变化分析第50-55页
   ·水稻种子萌发过程中胚和胚乳组织蛋白质组的动态研究第55-83页
     ·水稻种子萌发过程中胚乳组织蛋白质组的动态变动研究第57-60页
     ·水稻种子萌发过程中胚组织蛋白质组的动态变动研究第60-72页
     ·水稻种子萌发早期胚组织的蛋白质组动态分析第72-83页
   ·水稻种子萌发过程中胚组织的磷酸化蛋白质组的动态研究第83-102页
     ·水稻种子萌发过程中基于凝胶系统的胚组织磷酸化蛋白质组动态研究第83-94页
     ·水稻种子萌发早期基于磷酸化肽段富集胚组织磷酸化蛋白质组动态研究第94-102页
4. 讨论第102-110页
   ·水稻种子萌发能量动员及代谢调控机制第102-105页
   ·水稻种子萌发过程的激素调控第105-107页
   ·蛋白质组学在种子萌发中的应用第107-110页
5. 总结第110-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27页
附录1. 附图第127-130页
附录2. Real-time PCR检测基因引物序列第130-132页
附录3. 水稻种子萌发的全蛋白质组蛋白列表第132-152页
附录4. 胚乳组织中在萌发过程中2DE-MALDI-TOF鉴定到的差异表达蛋白第152-158页
附录5. 胚组织中在萌发过程中2DE-MALDI-TOF鉴定到的差异表达蛋白第158-164页
附录6. 胚组织中在萌发过程中i-TRAQ方法鉴定到的差异表达蛋白第164-176页
附录7. 水稻种子萌发早期胚组织中应用label free质谱定量技术鉴定到的蛋白丰度显著变化蛋白第176-206页
附录8. 水稻种子萌发过程中通过双向电泳胶图确定的磷酸化水平显著变化蛋白点的Pro-Q染色强度,蛋白丰度和磷酸化水平变化表第206-211页
附录9. 水稻种子萌发过程中通过双向电泳胶图确定的磷酸化水平稳定蛋白点的Pro-Q染色强度和蛋白丰度变化表第211-213页
附录10. 水稻种子萌发过程中利用Pro-Q染色结合MALDI-TOF/TOF质谱鉴定胚组织中蛋白质磷酸化显著差异蛋白列表第213-218页
附录11. 水稻种子萌发过程中利用Pro-Q染色结合MALDI-TOF/TOF质谱鉴定胚组织中稳定磷酸化蛋白列表第218-222页
附录12. 水稻种子萌发早期胚组织中磷酸化蛋白丰度显著变化蛋白列表第222-229页
附录13. 水稻种子萌发早期胚组织中磷酸化蛋白丰度和蛋白丰度都显著变化蛋白列表第229-231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231-232页
 作者简历第231页
 已发表(或正式接受)的学术论文第231-232页

论文共2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野生二粒小麦遗传多样性评价及条锈病抗性基因位点挖掘与分子定位
下一篇:天然免疫系统中NK细胞和γδ T细胞抗HIV-1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