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9-48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第19-34页 |
一、现实背景 | 第19-25页 |
二、理论背景 | 第25-30页 |
三、问题的提出 | 第30-34页 |
第二节 研究主题与研究意义 | 第34-43页 |
一、研究主题 | 第34-35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35-39页 |
三、创新点 | 第39-43页 |
第三节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 第43-48页 |
一、研究框架 | 第43-45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45-46页 |
三、技术路线 | 第46-48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48-107页 |
第一节 社会资本相关理论 | 第48-71页 |
一、社会资本的概念与特征 | 第48-56页 |
二、社会资本的主要来源 | 第56-60页 |
三、社会资本的作用与功能 | 第60-66页 |
四、社会资本的的维度划分与在国际化中的应用 | 第66-71页 |
第二节 组织学习相关理论 | 第71-83页 |
一、组织学习的重要性 | 第71-74页 |
二、组织学习与动态能力的关系 | 第74-77页 |
三、两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探索式学习与利用式学习 | 第77-83页 |
第三节 创新相关理论 | 第83-96页 |
一、创新的界定与内涵 | 第83-91页 |
二、突破式创新与渐进式创新 | 第91-96页 |
第四节 知识转移相关理论 | 第96-107页 |
一、知识资源的特点及其重要性 | 第96-99页 |
二、海外市场中的知识与知识转移 | 第99-102页 |
三、知识转移与社会资本的关系 | 第102-107页 |
第三章 概念模型和研究假设 | 第107-149页 |
第一节 概念模型的提出与构建思路 | 第107-111页 |
一、概念模型的提出 | 第107-108页 |
二、概念模型的构建逻辑 | 第108-111页 |
第二节 概念模型的理论基础 | 第111-124页 |
一、海外社会资本:知识的重要来源 | 第112-114页 |
二、社会关系网络:知识转移的重要途径 | 第114-118页 |
三、组织学习能力:有助于知识转移和吸收的动态能力 | 第118-120页 |
四、创新绩效:衡量海外社会资本转化结果的指标 | 第120-122页 |
五、环境的动态性:海外社会资本转化过程的重要调节因素 | 第122-124页 |
第三节 概念模型的构成维度 | 第124-137页 |
一、海外社会资本的维度 | 第124-133页 |
二、组织学习能力的维度 | 第133-136页 |
三、创新绩效的维度 | 第136-137页 |
第四节 逻辑推导和假设的提出 | 第137-149页 |
一、海外社会资本对组织学习能力的影响 | 第138-142页 |
二、组织学习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 第142-144页 |
三、组织学习能力的匹配战略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 第144-146页 |
四、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 | 第146-149页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第149-173页 |
第一节 研究设计与调研过程 | 第149-152页 |
一、研究设计 | 第149-152页 |
二、调研过程 | 第152页 |
第二节 测量量表的开发 | 第152-167页 |
一、测量量表的开发过程 | 第153-154页 |
二、变量测量 | 第154-162页 |
三、测量量表的修正 | 第162-167页 |
第三节 问卷调查与数据收集 | 第167-168页 |
一、问卷设计 | 第167页 |
二、问卷发放 | 第167-168页 |
三、问卷回收 | 第168页 |
第四节 数据分析方法 | 第168-173页 |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168-169页 |
二、信度和效度的检验 | 第169-171页 |
三、层级回归分析与方差分析 | 第171页 |
四、中介变量与调节变量的检验 | 第171-173页 |
第五章 实证分析 | 第173-205页 |
第一节 样本概况和描述性统计 | 第173-177页 |
一、样本概况 | 第173-175页 |
二、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175-177页 |
三、正态性检验 | 第177页 |
第二节 测量模型检验分析 | 第177-184页 |
一、海外社会资本测量模型的检验与分析 | 第177-180页 |
二、组织学习能力测量模型的检验与分析 | 第180-181页 |
三、创新绩效测量模型的检验与分析 | 第181-183页 |
四、环境动态性测量模型的检验与分析 | 第183-184页 |
第三节 研究假设检验分析 | 第184-205页 |
一、相关性分析 | 第184-185页 |
二、回归分析质量检验 | 第185-186页 |
三、直接效应检验 | 第186-190页 |
四、中介效应的检验 | 第190-193页 |
五、交互效应的检验 | 第193-197页 |
六、调节效应的检验 | 第197-199页 |
七、假设检验结果讨论 | 第199-20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启示 | 第205-218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与理论贡献 | 第205-211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205-208页 |
二、理论贡献 | 第208-211页 |
第二节 管理启示 | 第211-215页 |
一、海外社会资本是中国跨国公司重要的战略性资源 | 第211-212页 |
二、中国跨国公司要注重组织学习能力的培育 | 第212-213页 |
三、中国跨国公司要利用海外市场中的知识进行创新实践 | 第213-214页 |
四、中国跨国公司要充分把握海外市场的环境特征 | 第214-215页 |
第三节 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 第215-218页 |
附录A | 第218-2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23-243页 |
致谢 | 第243-244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2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