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酶的发酵生产及应用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9页 |
| ·漆酶概述 | 第9页 |
| ·漆酶的来源 | 第9-10页 |
| ·漆酶的催化机理 | 第10-12页 |
| ·作用底物 | 第10页 |
| ·催化氧化机理 | 第10-11页 |
| ·漆酶/介体系统 | 第11-12页 |
| ·漆酶的生产 | 第12-15页 |
| ·菌种改良 | 第12-13页 |
| ·漆酶发酵工艺 | 第13-14页 |
| ·漆酶生产的诱导物 | 第14-15页 |
| ·漆酶的应用 | 第15-18页 |
| ·环境保护 | 第15-16页 |
| ·造纸工业 | 第16页 |
| ·食品工业 | 第16-17页 |
| ·生物传感器 | 第17页 |
| ·其他方面应用 | 第17-18页 |
| ·本课题选题依据及创新点 | 第18页 |
|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漆酶高产菌株的选育及酶学性质研究 | 第19-29页 |
| ·实验材料 | 第19-21页 |
| ·实验菌种 | 第19页 |
| ·培养基 | 第19页 |
| ·主要试剂 | 第19-20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0-21页 |
| ·实验方法 | 第21-23页 |
| ·漆酶高产菌株的选育 | 第21-22页 |
| ·漆酶酶活测定 | 第22页 |
| ·酶学性质的初步研究 | 第22-23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3-28页 |
| ·原生质体氯化锂-紫外诱变 | 第23-25页 |
| ·酶学性质研究 | 第25-28页 |
| ·小结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液体发酵产酶条件研究 | 第29-39页 |
| ·实验材料 | 第29页 |
| ·实验菌种 | 第29页 |
| ·培养基 | 第29页 |
| ·主要试剂 | 第29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9页 |
| ·实验方法 | 第29-31页 |
| ·摇瓶发酵和酶活测定 | 第29页 |
| ·液体产酶培养基优化 | 第29-30页 |
| ·发酵条件优化 | 第30-3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1-38页 |
| ·液体产酶培养基优化 | 第31-36页 |
| ·发酵条件优化 | 第36-38页 |
| ·小结 | 第38-39页 |
| 第四章 5L发酵罐试验 | 第39-47页 |
| ·实验材料 | 第39-40页 |
| ·实验菌种 | 第39页 |
| ·培养基 | 第39页 |
| ·主要试剂 | 第39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9-40页 |
| ·实验方法 | 第40-41页 |
| ·种子液的培养 | 第40页 |
| ·5L发酵罐发酵产酶试验 | 第40页 |
| ·漆酶活力测定 | 第40页 |
| ·还原糖含量测定 | 第40-41页 |
| ·菌体干重测定 | 第4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1-46页 |
| ·pH控制对产酶的影响 | 第41-43页 |
| ·不同溶氧水平对产酶的影响 | 第43-45页 |
| ·补料对产酶的影响 | 第45-46页 |
| ·小结 | 第46-47页 |
| 第五章 漆酶对工业染料脱色的应用研究 | 第47-73页 |
| ·实验材料 | 第47-48页 |
| ·酶液 | 第47页 |
| ·主要试剂 | 第47-48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8页 |
| ·实验方法 | 第48-51页 |
| ·染料种类、浓度的选择及最大吸收波长的测定 | 第48-49页 |
| ·染料脱色体系与脱色率计算 | 第49-50页 |
| ·漆酶酶活测定 | 第50页 |
| ·不同介体对染料脱色的影响 | 第50-51页 |
| ·漆酶/不加介体对染料的脱色研究 | 第51页 |
| ·漆酶/介体系统对染料的脱色研究 | 第5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1-72页 |
| ·靛蓝染料的脱色研究 | 第51-57页 |
| ·金橙Ⅱ染料的脱色研究 | 第57-63页 |
| ·活性艳蓝KN-R染料的脱色研究 | 第63-67页 |
| ·结晶紫染料的脱色研究 | 第67-72页 |
| ·小结 | 第72-73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73-76页 |
| 结论 | 第73-75页 |
| 展望 | 第75-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82页 |
| 致谢 | 第82-83页 |
| 个人简历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