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缩略词表 | 第12-13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3-31页 |
·百合属植物简介 | 第13页 |
·百合属植物的分布 | 第13-14页 |
·世界分布 | 第13页 |
·国内分布 | 第13-14页 |
·百合属植物的分类 | 第14-18页 |
·国际百合属植物的分类 | 第14-17页 |
·百合园艺品种分类 | 第17页 |
·我国百合属植物的分类 | 第17-18页 |
·百合属植物育种现状及发展方向 | 第18-21页 |
·观赏性状 | 第18-20页 |
·抗性 | 第20-21页 |
·百合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快繁和脱毒 | 第21-22页 |
·组织培养在百合育种中的应用 | 第22-23页 |
·植物花香研究进展 | 第23-29页 |
·花香物质释放的调控模式 | 第24-25页 |
·花香物质生物合成途径及花香相关的基因和酶 | 第25-27页 |
·花香物质生物合成调控 | 第27-28页 |
·FPPS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28-29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9-31页 |
2 长江中游地区野生百合资源调查及利用前景 | 第31-38页 |
·调查地区、内容和方法 | 第31-32页 |
·调查地区 | 第31页 |
·调查内容和方法 | 第31-32页 |
·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32-35页 |
·长江中游地区野生百合资源的种类 | 第32页 |
·水平分布 | 第32页 |
·垂直分布 | 第32-35页 |
·长江中游地区野生百合资源性状多样性分析 | 第35页 |
·观赏性状 | 第35页 |
·抗性 | 第35页 |
·野生百合资源的利用及保护 | 第35-36页 |
·木章小结 | 第36-38页 |
3 两种野生百合的组织培养研究 | 第38-59页 |
·实验材料 | 第38-39页 |
·植物材料 | 第38-39页 |
·主要试剂 | 第39页 |
·实验方法 | 第39-45页 |
·培养基制备、材料消毒、培养条件和统计分析 | 第39-40页 |
·无菌苗的获得 | 第40页 |
·宜昌百合再生体系的建立 | 第40-43页 |
·卷丹的离体再生 | 第43-45页 |
·结果分析 | 第45-55页 |
·宜昌百合再生体系的建立 | 第45-51页 |
·卷丹的离体再生 | 第51-55页 |
·讨论 | 第55-57页 |
·宜昌百合再生培养存在的问题 | 第55-56页 |
·卷丹再生培养存在的问题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宜昌百合再生体系的建立 | 第57-58页 |
·卷丹的离体再生 | 第58-59页 |
4 麝香百合法呢基焦磷酸酯合成酶(LlFPPS)基因的克隆 | 第59-90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59-75页 |
·实验材料、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59-60页 |
·麝香百合法呢基焦磷酸酯合成酶基因(LlFPPS)的克隆 | 第60-69页 |
·LlFPPS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69页 |
·LlFPPS基因的时空表达分析 | 第69-71页 |
·LlFPPS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71-7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75-87页 |
·RNA的提取与检测 | 第75-76页 |
·麝香百合LlFPPS基因的克隆 | 第76-77页 |
·LlFPPS基因cDNA序列结构特征 | 第77-78页 |
·LlFPPS基因编码蛋白性质分析 | 第78-83页 |
·LlFPPS基因的组织表达特异性分析 | 第83-84页 |
·LlFPPS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构建 | 第84-87页 |
·讨论 | 第87-89页 |
·LlFPPS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分析 | 第87页 |
·LlFPPS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亚细胞定位预测 | 第87-88页 |
·LlFPPS基因在麝香百合花中的时空表达 | 第88-89页 |
·展望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104页 |
发表文章 | 第104-105页 |
致谢 | 第105-106页 |
附录 | 第106-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