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引言 | 第7-8页 |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8-14页 |
(一) 人格的含义 | 第8-9页 |
(二) 教师人格魅力的内涵 | 第9页 |
(三) 教师人格魅力的一般特征 | 第9-10页 |
(四) 思想品德教师人格魅力的基本特征 | 第10-14页 |
二、思想品德教师人格魅力的重要作用 | 第14-21页 |
(一) 有利于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 | 第14-18页 |
(二) 有利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 第18-19页 |
(三) 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 第19-20页 |
(四) 有利于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 | 第20-21页 |
三、思想品德课教师人格魅力欠缺的原因分析 | 第21-26页 |
(一) 思想品德课学科地位弱化 | 第21-22页 |
(二) 思想品德课教师队伍良莠不齐 | 第22-23页 |
(三) 思想品德课教学难度大 | 第23-24页 |
(四) 思想品德课教师忽视教师人格魅力的作用 | 第24-26页 |
四、思想品德教师人格魅力的塑造 | 第26-31页 |
(一) 思想品德教师人格魅力塑造的原则 | 第26-27页 |
(二) 思想品德教师人格魅力塑造的途径 | 第27-31页 |
结论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4页 |
后记 | 第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