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SP的超近程主动防护系统中央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6页 |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超近程主动防护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伺服平台及其控制系统的发展和应用现状 | 第12-14页 |
·伺服平台的发展及应用现状 | 第12-13页 |
·伺服平台控制系统的发展及应用现状 | 第13-14页 |
·课题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构安排 | 第14-16页 |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4页 |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4-16页 |
2. 超近程主动防护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第16-22页 |
·超近程主动防护系统介绍 | 第16-17页 |
·系统的性能与功能需求 | 第17-18页 |
·探测系统性能需求 | 第17页 |
·运动执行机构性能要求 | 第17页 |
·中央控制器功能需求 | 第17-18页 |
·伺服平台的结构组成及参数方案 | 第18-19页 |
·中央控制器的总体设计 | 第19-20页 |
·系统相关的通信协议 | 第20-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3. 拦截火控系统建立与伺服平台空间转换原理 | 第22-31页 |
·拦截模块工作原理及组成 | 第22页 |
·火控系统解算设计 | 第22-23页 |
·拦截系统数学建模 | 第23-25页 |
·拦截系统的空间坐标系建立 | 第24页 |
·空间目标描述及防御面建立 | 第24-25页 |
·最佳发射延时的确定和命中目标的判定 | 第25页 |
·雷达数据算法处理 | 第25-27页 |
·最小二乘法算法拟合 | 第25-27页 |
·目标速度计算 | 第27页 |
·伺服平台空间坐标转换原理 | 第27-30页 |
·伺服平台的自由度 | 第27-28页 |
·伺服平台的空间坐标变换 | 第28-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4. 中央控制器硬件设计 | 第31-47页 |
·硬件电路总体设计 | 第31-32页 |
·DSP主控制器电路设计 | 第32-38页 |
·与外部系统的通信模块电路设计 | 第32-34页 |
·升压多点起爆电路设计 | 第34-37页 |
·存储器扩展模块电路设计 | 第37-38页 |
·显示状态模块电路设计 | 第38页 |
·CPLD协控制器电路设计 | 第38-44页 |
·传感器、调理电路与ADC采集电路设计 | 第39-42页 |
·伺服平台动作机构及其控制电路设计 | 第42-44页 |
·电源管理电路设计 | 第44-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5.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第47-68页 |
·软件开发环境介绍 | 第47-48页 |
·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 第48-50页 |
·DSP主控制器程序设计 | 第50-58页 |
·系统通信模块程序设计 | 第51-52页 |
·雷达数据缓存处理程序设计 | 第52-54页 |
·伺服平台姿态解算程序设计 | 第54-56页 |
·存储器扩展模块程序设计 | 第56-57页 |
·定时点火模块程序设计 | 第57-58页 |
·CPLD协控制器程序设计 | 第58-67页 |
·总控制模块程序设计 | 第59-60页 |
·与DSP通信数据接收处理模块程序设计 | 第60-63页 |
·ADC采集、比较及控制执行模块程序设计 | 第63-65页 |
·与DSP通信数据发送处理模块程序设计 | 第65-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6. 系统仿真分析及相关硬软件调试验证 | 第68-79页 |
·系统拦截概率仿真分析 | 第68-71页 |
·雷达探测的观测值及其误差分布规律 | 第68页 |
·系统仿真流程 | 第68-69页 |
·系统仿真算例分析 | 第69-71页 |
·系统硬软件调试验证 | 第71-75页 |
·DSP与雷达通信模块试验及环形缓存区程序验证 | 第71-72页 |
·DSP与CPLD通信模块试验 | 第72-73页 |
·升压模块试验及安全点火测试 | 第73-75页 |
·数据采样及电磁阀控制模块试验 | 第75-78页 |
·数据采集与电磁阀联动试验 | 第76-77页 |
·气缸无载与负载试验 | 第77-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7. 总结和展望 | 第79-81页 |
·本文工作总结 | 第79页 |
·尚待解决问题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附录 | 第8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