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政治论文

论思想政治课的研究性学习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绪论第11-15页
 (一) 选题依据第11-12页
  1. 研究背景第11页
  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2-14页
  1. 国内研究综述第12-13页
  2. 国外研究综述第13-14页
  3. 对已有研究的评述第14页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4-15页
  1. 研究思路第14页
  2. 研究方法第14-15页
一、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概述第15-19页
 (一) 研究性学习的涵义第15页
 (二) 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涵义第15-16页
 (三) 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特点第16-17页
  1. 自主性第16页
  2. 问题性第16-17页
  3. 实践性第17页
  4. 开放性第17页
 (四) 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理论探究与实践的理论依据第17-19页
  1. 人本主义心理学第17-18页
  2. 建构主义理论第18-19页
二、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第19-23页
 (一) 必要性第19-20页
  1. 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第19页
  2. 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符合思想政治学科的任务要求第19-20页
  3. 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是推进学生素质发展的需要第20页
 (二) 可行性第20-23页
  1. 高中政治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内容第20-21页
  2. 高中生具有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第21页
  3. 研究性学习符合现阶段高考改革的趋势第21-23页
三、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现状分析第23-27页
 (一) 实施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取得的成效第23-24页
  1. 初步转变了传统教与学的方式第23页
  2. 培养和激发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第23-24页
  3.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第24页
 (二) 实施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第24-27页
  1. 对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认识缺乏科学性第24-25页
  2. 课题选择具有盲目性第25页
  3. 教师指导力度不够第25页
  4. 学生学习过程存在问题第25-26页
  5. 评价标准较为片面和单一第26-27页
四、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原则与目标定位第27-30页
 (一) 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原则第27-28页
  1. 主体性原则第27页
  2.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第27页
  3. 师生合作原则第27-28页
  4. 评价标准多元化原则第28页
 (二) 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定位第28-30页
  1. 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第28页
  2.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第28-29页
  3.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第29页
  4. 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第29-30页
五、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第30-36页
 (一) 建构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科学理念第30-31页
  1. 确立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学生观第30页
  2. 确立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教师观第30-31页
 (二) 思想政治课课堂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第31-32页
  1. 研读教材阶段第31页
  2. 创设情境阶段第31-32页
  3. 问题讨论阶段第32页
  4. 归纳总结阶段第32页
 (三) 思想政治课课堂外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第32-35页
  1. 创设研究情境第33页
  2. 选择研究课题第33-34页
  3. 制定研究方案第34页
  4. 实施研究过程第34-35页
  5. 交流成果总结评价第35页
 (四) 创建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综合评价第35-36页
结束语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39页
后记第39-40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40-41页

论文共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中思想政治课“走向生活”的教学探究
下一篇:高中思想政治课师生合作学习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