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绪论 | 第10-13页 |
(一) 问题的缘起 | 第10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1.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0-11页 |
2.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1-12页 |
(三)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2-13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走向生活”的概念及相关理论 | 第13-19页 |
(一) 高中思想政治课“走向生活”的界定 | 第13-14页 |
(二) 高中思想政治课“走向生活”的理论依据 | 第14-16页 |
1. 杜威的教育理论 | 第14页 |
2. 陶行知的教育理论 | 第14-15页 |
3. 构建主义的基本理论 | 第15-16页 |
4.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理论 | 第16页 |
(三) 高中思想政治课“走向生活”的特征 | 第16-19页 |
1. 教学内容真实化 | 第16-17页 |
2. 教学对象主体化 | 第17页 |
3. 教学过程多元化 | 第17-19页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走向生活”的可行性 | 第19-23页 |
(一) “走向生活”的教学模式为思想政治课提供了保障 | 第19-21页 |
1. “走向生活”的情境教学 | 第19-20页 |
2. “走向生活”的体验教学 | 第20页 |
3. “走向生活”的探究教学 | 第20-21页 |
(二) 现代化教学手段为思想政治课“走向生活”提供了便利条件 | 第21-23页 |
1. 多媒体教学构建了生活化课堂 | 第21页 |
2. 互联网成了生活化教学信息采集的桥梁 | 第21-22页 |
3. 社会实践将理论与生活完美结合 | 第22-23页 |
三、“走向生活”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存在的问题 | 第23-26页 |
(一)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23-24页 |
1. 教学模式过于形式化 | 第23页 |
2. 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够 | 第23-24页 |
(二) 师生对生活化课堂的解读存在误区 | 第24-25页 |
1. 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的误解 | 第24-25页 |
2. 学生对生活化课堂的误解 | 第25页 |
(三) 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 第25-26页 |
四、高中思想政治课“走向生活”的实施 | 第26-30页 |
(一) 确立生活化教学理念 | 第26-27页 |
(二) 完善生活化教学过程 | 第27页 |
(三) 鼓励学生走向生活 | 第27-28页 |
1. 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 第27-28页 |
2. 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 | 第28页 |
(四) 注重生活化教学评价 | 第28-30页 |
结论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2页 |
后记 | 第32-3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33-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