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绪论 | 第11-17页 |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3-1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论文研究的基本思路及方法 | 第15-17页 |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2.网络道德的概述 | 第17-22页 |
·网络道德的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道德 | 第17页 |
·网络道德 | 第17-18页 |
·网络道德的特点 | 第18-19页 |
·道德在网络中的重要性 | 第19-20页 |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 第20-22页 |
·与一般道德教育的不同 | 第20-21页 |
·与社会青年网络道德教育的不同 | 第21-22页 |
3.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的调查 | 第22-30页 |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发放 | 第22-24页 |
·大学生日常网络活动概况 | 第24-25页 |
·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现状 | 第25-30页 |
·浏览不法网站 | 第25-26页 |
·侵犯他人隐私 | 第26页 |
·违反商务交易道德 | 第26-27页 |
·造谣、煽动和不实报道 | 第27页 |
·黑客运用网络技术实施犯罪 | 第27-28页 |
·学术失范 | 第28-30页 |
4.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 | 第30-38页 |
·大学生自身层面 | 第30-34页 |
·大学生自身心理发展的特点 | 第30-33页 |
·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意识淡薄 | 第33-34页 |
·高校网络道德教育脱节 | 第34-35页 |
·政府及社会层面 | 第35-37页 |
·网络立法不完善 | 第35-36页 |
·网络道德体系不健全 | 第36-37页 |
·家庭教育误区 | 第37-38页 |
5.规范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对策 | 第38-51页 |
·主体建设:培养大学生道德自律 | 第38-40页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第38-39页 |
·培养大学生的自律、自省与慎独能力 | 第39-40页 |
·加强大学生三观的培养 | 第40页 |
·高校建构: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 第40-45页 |
·加强校园网络管理 | 第40-41页 |
·建立网络道德行为规范 | 第41-42页 |
·改善高校心理辅导环境 | 第42-43页 |
·拓展网络教育新平台 | 第43-44页 |
·设立网络道德教育课程 | 第44-45页 |
·社会监管:加强舆论引导完善网络监管 | 第45-47页 |
·加强舆论引导 | 第45-46页 |
·网络运营商加强自身监管 | 第46-47页 |
·政策指引:国家政策规范和指引 | 第47-49页 |
·完善网络安全立法 | 第47-48页 |
·加强国家对网络环境的监督 | 第48-49页 |
·家庭教育:关注和引导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 | 第49-51页 |
结束语 | 第51-52页 |
附录 | 第52-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