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湖煤矿8煤层采动覆岩破坏移动演化规律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插图清单 | 第11-13页 |
表格清单 | 第13-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18页 |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 第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相关规程规章 | 第14-15页 |
·相关理论成果 | 第15页 |
·相关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本文主要研究方法、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本文研究方法及内容 | 第16页 |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卧龙湖煤矿地质特征及水文地质特征 | 第18-33页 |
·矿区概况 | 第18-19页 |
·矿区地质概况 | 第19-25页 |
·地层 | 第19-21页 |
·煤层 | 第21-22页 |
·构造 | 第22-25页 |
·水文地质特征 | 第25-32页 |
·主要含水层 | 第25-31页 |
·主要隔水层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覆岩物理力学性能测试 | 第33-42页 |
·覆岩力学性能试验 | 第33-39页 |
·岩石密度试验 | 第33-34页 |
·岩石劈裂试验 | 第34-35页 |
·岩石单轴压缩及变形试验 | 第35-36页 |
·岩石三轴压缩及变形试验 | 第36-38页 |
·岩石剪切试验 | 第38-39页 |
·岩石力学试验结果 | 第39-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相似模拟研究 | 第42-53页 |
·概述 | 第42-45页 |
·相似理论 | 第42-45页 |
·相似模拟 | 第45页 |
·实验模型设计 | 第45-47页 |
·模型开采、监测及参数整理 | 第47-49页 |
·模型开采 | 第47页 |
·实验监测 | 第47-48页 |
·实验数据整理 | 第48-49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9-51页 |
·顶板下沉情况 | 第49-50页 |
·两带发育情况 | 第50-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五章 覆岩破坏 FLAC3D 数值模拟分析 | 第53-69页 |
·有限差分法及 FLAC3D 程序简介 | 第53-54页 |
·数值模拟研究 | 第54-59页 |
·计算模型 | 第54-55页 |
·数值模拟材料及其屈服准则 | 第55-57页 |
·计算区域、初始应力及边界条件 | 第57-59页 |
·参数的选择 | 第59页 |
·模拟结果分析比较 | 第59-68页 |
·应力场模拟结果分析 | 第60-64页 |
·塑性区分布模拟结果分析 | 第64-68页 |
·两带发育高度的确定 | 第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六章 卧龙湖煤矿两带高度预测 | 第69-76页 |
·冒落带高度预测 | 第69-70页 |
·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 | 第70-74页 |
·影响因素描述与预测模型 | 第70-73页 |
·实例检验 | 第73-74页 |
·新公式计算 8102 面裂隙带高度 | 第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 第76-78页 |
·结论 | 第76-77页 |
·展望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