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压力与支护论文--矿山压力理论论文--原岩应力论文

巨厚砂岩顶板应力位移场分布特征及应用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2页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6-17页
   ·课题研究现状第17-19页
     ·应力位移场研究现状第17-18页
     ·应力及位移场的研究方法第18-19页
   ·研究内容第19-20页
   ·研究方法第20-21页
   ·技术路线第21-22页
第二章 工程概况第22-30页
   ·地质条件第22-23页
     ·工作面概况第22页
     ·工作面煤层特性及其顶板岩性第22-23页
   ·覆岩岩性结构第23-26页
   ·水文特性第26-27页
     ·煤顶板砂岩裂隙水第26页
     ·煤底板灰岩水第26-27页
   ·工作面周围概况第27-28页
   ·本章小结第28-30页
第三章 不同条件顶板应力位移场数值模拟第30-34页
   ·FLAC3D 简介第30页
   ·模型建立及岩石力学参数确定第30-32页
     ·模型建立第30-31页
     ·岩石力学参数第31-32页
   ·数值模拟计算内容第32-33页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四章 顶板位移场分布特征数值模拟及分析第34-52页
   ·不同条件采空区顶板垂直位移场分布特征第34-39页
     ·距工作面不同距离截面处顶板垂直位移云图第34-36页
     ·不同条件采空区顶板垂直位移随顶板距离变化规律第36-39页
     ·沿工作面垂直方向顶板位移场影响范围第39页
   ·工作面采动对顶板位移场分布特征影响分析第39-41页
     ·不同条件距煤层顶板 5.0m 截面垂直位移云图第40-41页
   ·工作面前方煤层顶板超前采动位移场影响分析第41-45页
     ·沿工作面走向超前采动位移场影响范围分析第41-43页
     ·沿工作面倾向超前采动位移场影响范围分析第43-45页
   ·工作面后方采空区顶板滞后采动位移场影响分析第45-51页
     ·沿工作面走向滞后采动位移场影响范围分析第45-48页
     ·沿工作面倾向滞后采动位移场影响范围分析第48-51页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五章 顶板应力场分布特征数值模拟及分析第52-74页
   ·不同条件采空区顶板应力场分布特征第52-56页
     ·不同条件 X=200.0 截面采空区顶板主应力云图第52-54页
     ·采空区顶板主应力随顶板距离变化曲线图第54-56页
   ·工作面前方煤层顶板应力场超前影响范围分析第56-61页
     ·沿工作面垂直方向超前采动应力场影响分析第56-58页
     ·沿工作面垂直方向顶板应力场随顶板距离变化分析第58-61页
   ·不同条件距煤层顶板 5.0m 截面主应力云图第61-62页
   ·工作面前方煤层顶板超前应力场影响范围第62-67页
     ·沿工作面走向超前采动应力场影响范围分析第62-64页
     ·沿工作面倾向超前采动应力场影响范围分析第64-67页
   ·工作面后方煤层顶板应力场滞后影响范围第67-71页
     ·沿工作面走向滞后采动应力场影响范围分析第67-69页
     ·沿工作面倾向滞后采动应力场影响范围分析第69-71页
   ·本章小结第71-74页
第六章 巨厚砂岩顶板应力位移场应用研究第74-80页
   ·巨厚砂岩顶板“三带”高度确定及分布规律研究第74-75页
     ·巨厚砂岩顶板“三带”高度的确定第74页
     ·巨厚砂岩顶板“三带”分布特征研究第74-75页
   ·高抽巷合理层位研究应用第75-76页
   ·煤柱宽度及巷道位置确定第76-77页
     ·煤柱宽度确定第76-77页
     ·巷道位置确定第77页
   ·本章小结第77-80页
第七章 210108 工作面巨厚砂岩顶板变形破坏工程实测第80-86页
   ·多点位移计测顶板位移值第80-84页
     ·现场实验设计第81-83页
     ·现场实测结果及分析第83-84页
   ·数值模拟结果合理性验证第84-85页
     ·数值模拟结果第84-85页
     ·数值模拟结果合理性验证第85页
   ·本章小结第85-86页
第八章 结论第86-88页
参考文献第88-92页
致谢第92-94页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卧龙湖煤矿8煤层采动覆岩破坏移动演化规律研究
下一篇:化学镀Ni-Fe-P合金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