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0页 |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4-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研究意义 | 第15-17页 |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国内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国外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研究的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研究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第二章 三带理论和现场探测方法的比较 | 第20-34页 |
·三带理论 | 第20-25页 |
·采空区覆岩三带的形成机理 | 第20-21页 |
·三带基本概念 | 第21-22页 |
·三带空间状态 | 第22页 |
·三带的影响因素 | 第22-25页 |
·三带按受力划分高度的判定标准 | 第25页 |
·现场探测方法的比较 | 第25-32页 |
·三带的传统现场探测方法 | 第25-27页 |
·本项目的三带的现场探测仪器介绍 | 第27-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三章 工程背景及三带的经验分析 | 第34-46页 |
·工程背景 | 第34-40页 |
·巨厚砂岩覆岩三带规律的经验公式估算 | 第40-43页 |
·巨厚砂岩覆岩三带规律研究的工程类比 | 第43-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巨厚砂岩顶板主应力及位移分布数值模拟 | 第46-58页 |
·FLAC~(3D)软件的介绍 | 第46-49页 |
·不同条件煤层顶板主应力及位移分布的数值模拟模型的建立 | 第49-51页 |
·数值模拟计算结果 | 第51-57页 |
·距采煤面不同距离截面采空区覆岩垂直位移等值线图 | 第51-53页 |
·不同条件下距离采煤面 100m 处即中间位置的主应力等值线图 | 第53-55页 |
·不同条件采空区覆岩塑性圈分布计算结果 | 第55-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巨厚砂岩顶板的模拟三带高度分析 | 第58-68页 |
·不同条件采空区覆岩主应力随距采空区顶板距离变化 | 第58-61页 |
·不同条件采空区覆岩垂直位移随距顶板距离变化 | 第61-65页 |
·不同条件采空区覆岩”三带”估算 | 第65-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六章 巨厚砂岩顶板“三带”的钻孔摄像观测及数据的分析 | 第68-76页 |
·巨厚砂岩顶板“三带”的钻孔摄像观测 | 第68-70页 |
·现场实验设计 | 第68-69页 |
·钻机的选择和施工中事故的处理 | 第69-70页 |
·实测结果及分析 | 第70-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七章 结论与问题展望 | 第76-78页 |
·结论 | 第76-77页 |
·问题展望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致谢 | 第82-84页 |
作者简历及读研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