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 第12页 |
·统筹城乡发展的客观要求 | 第12页 |
·医保政策的推进 | 第12-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理论意义 | 第13页 |
·实践意义 | 第13-14页 |
·文献综述 | 第14-20页 |
·城乡统筹的内涵 | 第14页 |
·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现状 | 第14-15页 |
·城乡基本医疗保障统筹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15-16页 |
·统筹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路径 | 第16-17页 |
·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一体化的实践研究 | 第17-18页 |
·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统筹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18-19页 |
·国际经验 | 第19页 |
·简要述评 | 第19-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研究思路 | 第21-22页 |
第二章 统筹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理论基础与模式比较 | 第22-28页 |
·统筹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22-24页 |
·统筹城乡发展理论 | 第22页 |
·制度变迁理论 | 第22-23页 |
·公共产品理论 | 第23-24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4页 |
·我国统筹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典型模式 | 第24-28页 |
·昆山模式 | 第25页 |
·太仓模式 | 第25-26页 |
·东莞模式 | 第26页 |
·启示 | 第26-28页 |
第三章 上海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实证分析 | 第28-62页 |
·上海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框架 | 第28-29页 |
·上海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现状 | 第29-40页 |
·上海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现状 | 第29-39页 |
·上海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现状 | 第39-40页 |
·上海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问卷调查 | 第40-59页 |
·样本选取 | 第40-41页 |
·问卷设计 | 第41页 |
·数据分析 | 第41-58页 |
·调研结论 | 第58-59页 |
·上海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存在问题 | 第59-62页 |
·筹资及待遇水平差距较明显 | 第59-60页 |
·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不统一 | 第60页 |
·缺乏有效衔接机制 | 第60-61页 |
·统筹层次较低 | 第61-62页 |
第四章 上海统筹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路径设计 | 第62-78页 |
·设计思路 | 第62-65页 |
·制度分层次,逐步过渡 | 第63页 |
·缴费分档次,自由选择 | 第63-64页 |
·拉近报销比例,缩小待遇差距 | 第64页 |
·统一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效率 | 第64-65页 |
·设计原则 | 第65-67页 |
·支付能力与承受能力的匹配 | 第65页 |
·社会与经济的协调 | 第65-66页 |
·公平与效率的兼顾 | 第66页 |
·强制与自愿的结合 | 第66-67页 |
·城乡一体,分步推进 | 第67页 |
·设计内容 | 第67-78页 |
·路径的实现模式 | 第67-76页 |
·路径的实施步骤 | 第76-77页 |
·路径的实现手段 | 第77-78页 |
第五章 上海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统筹发展路径可行性分析 | 第78-101页 |
·个人缴费能力分析 | 第78-91页 |
·基础平台个人缴费能力分析 | 第79-83页 |
·中档个人缴费能力分析 | 第83-87页 |
·高档个人缴费能力分析 | 第87-91页 |
·政府补贴能力分析 | 第91-101页 |
·政府财政收入能力分析 | 第92-97页 |
·政府财政支出能力分析 | 第97-101页 |
第六章 上海统筹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对策建议 | 第101-106页 |
·强化政府主导,加大财政投入 | 第101页 |
·优化制度设计,完善衔接机制 | 第101-103页 |
·整合经办资源,统一信息管理系统 | 第101-102页 |
·打破部门分割,统一行政管理体制 | 第102-103页 |
·加强地方立法,创新监管机制 | 第103-105页 |
·制定法规条例,规范制度运行 | 第103页 |
·加强基金监管,提高统筹层次 | 第103-104页 |
·加强机构监管,控制医疗费用 | 第104-105页 |
·推进配套改革,提供有力支撑 | 第105-106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6-109页 |
·研究结论 | 第106-107页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07页 |
·研究不足 | 第107-108页 |
·研究展望 | 第108-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4页 |
附录 | 第114-12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121-122页 |
致谢 | 第122-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