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秩与实用:从明代中后期的日用类书看儒家伦理民间化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绪论 | 第11-26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11-17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7-22页 |
三、论文构思 | 第22-24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五、写作创新与难点 | 第25-26页 |
第一章 日用类书中劝善思想溯源 | 第26-78页 |
第一节 宋明时期民间“三教合一”劝善的盛行 | 第27-51页 |
一、佛教劝善思想在民间的传播 | 第28-35页 |
二、唐宋以来道教发展的世俗化倾向 | 第35-51页 |
第二节 宋明时期儒家礼教秩序的民间化 | 第51-78页 |
一、宋代儒家学者“礼下庶人”思想的兴起与实践 | 第51-67页 |
二、明代儒家伦理民间化的深化发展 | 第67-78页 |
第二章 明代日用类书中的童蒙教育思想 | 第78-107页 |
第一节 宋明时期儒家学者的童蒙教育思想 | 第78-94页 |
一、宋代理学家的童蒙教育思想及实践 | 第79-86页 |
二、明代儒家士人的童蒙教育思想及实践 | 第86-94页 |
第二节 明代日用类书中的童蒙教育思想 | 第94-105页 |
一、尊亲知礼的家庭教育 | 第95-99页 |
二、笃敬知理的为学教育思想 | 第99-102页 |
三、依事求理:对儒家伦理思想的故事化演绎 | 第102-105页 |
本章小结 | 第105-107页 |
第三章 明代日用类书中的民间伦理 | 第107-139页 |
第一节 通俗实用:日用类书劝谕内容的取材标准 | 第108-111页 |
第二节 安命守分的人生观 | 第111-120页 |
一、儒家修身俟命的人生观 | 第111-113页 |
二、世俗民众顺命行善的人生观 | 第113-120页 |
第三节 谦逊忍让的处世观 | 第120-129页 |
一、儒学中的“谦”“忍”思想 | 第120-123页 |
二、民间伦理中的“谦”、“忍”思想 | 第123-129页 |
第四节 孝亲和睦的家庭观 | 第129-137页 |
一、养亲敬兄 | 第130-134页 |
二、以忍睦族 | 第134-137页 |
本章小结 | 第137-139页 |
第四章 明代商书中的商业伦理 | 第139-166页 |
第一节 “异业同道”的商贾观 | 第140-143页 |
第二节 以义制利的经商原则 | 第143-165页 |
一、诚实守信 | 第146-148页 |
二、守礼谦忍 | 第148-153页 |
三、勤俭持家 | 第153-157页 |
四、执中慎行 | 第157-165页 |
本章小结 | 第165-166页 |
结语:对明代中后期儒家伦理民间化的反思 | 第166-178页 |
参考文献 | 第178-187页 |
后记 | 第187-189页 |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