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有色金属论文--铜论文

易门狮子山铜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及隐伏矿预测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0页
第一章 前言第10-17页
   ·易门—东川铜矿带的研究现状第10-12页
   ·易门铜矿田及狮子山铜矿床的研究现状第12-14页
   ·前人研究的薄弱环节、论文拟解决的科学问题及研究内容第14-15页
   ·论文研究的意义及依据第15-16页
   ·完成工作量第16-17页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第17-24页
   ·区域地层第17-18页
   ·区域构造第18-19页
     ·近南北向深断裂第18-19页
     ·北东向线型褶皱、断裂第19页
   ·区域岩浆活动第19页
   ·区域矿产及分带规律第19-20页
   ·区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第20-22页
     ·区域地壳厚度特征第20-21页
     ·区域布格重力异常第21页
     ·区域地球化学第21-22页
   ·昆阳裂谷演化第22-23页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第24-43页
   ·地床地质第24-32页
     ·地层第24-25页
     ·岩浆岩第25-29页
     ·构造第29-32页
   ·矿体地质特征第32-40页
     ·矿体类型及特征第32-34页
     ·矿石特征第34-36页
     ·矿石类型及质量第36页
     ·矿体、矿石矿物及矿石组构分布规律第36-39页
     ·矿石品位及矿石厚度垂向分带特征第39-40页
   ·围岩蚀变第40页
   ·成矿期、成矿阶段及矿物生成顺序第40-42页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四章 矿床地球化学第43-76页
   ·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第43-54页
     ·主量元素特征第43-45页
     ·矿区地层微量元素特征第45-46页
     ·矿石微量元素特征第46-51页
     ·矿石矿物微量元素特征第51页
     ·矿石中主要成矿元素间的相互关系第51-54页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第54-62页
     ·样品采集及研究方法第54页
     ·矿区地层稀土元素特征第54-55页
     ·矿区地层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第55-56页
     ·矿石稀土元素特征第56-59页
     ·断裂构造岩稀土元素第59-62页
     ·讨论第62页
   ·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第62-71页
     ·狮子山铜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第62-65页
     ·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及盐度测试第65-70页
     ·流体包裹体成分分析第70-71页
   ·同位素地球化学第71-73页
     ·硫同位素第71页
     ·铅同位素第71-72页
     ·碳、氧同位素第72-73页
   ·成矿物质来源第73-74页
     ·硫源第73页
     ·水源第73页
     ·矿质来源第73-74页
   ·成矿时代讨论第74-75页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第五章 矿田构造与成矿作用第76-102页
   ·断裂结构面力学性质鉴定第76-88页
     ·结构面的概念及分类第76-77页
     ·褶皱构造力学性质及控矿特征第77页
     ·断裂面力学性质第77-86页
     ·节理第86-87页
     ·构造岩特征第87-88页
   ·矿田构造与控矿作用第88-91页
     ·狮子山皱褶形成机制分析第88-90页
     ·NE向断裂与控矿第90页
     ·NW向断裂与控矿第90页
     ·层间断裂构造与控矿第90-91页
   ·构造体系与控矿构造型式第91-94页
     ·构造体系及主压应力方向第91-93页
     ·控矿构造型式第93-94页
     ·构造控矿规律第94页
   ·构造-流体耦合成矿作用讨论第94-101页
     ·构造对流体的作用第94-95页
     ·流体对构造的作用第95页
     ·构造-流体耦合作用第95-96页
     ·狮子山铜矿床构造-流体成矿作用第96-101页
 本章小结第101-102页
第六章 构造地球化学第102-142页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第102-103页
     ·理论基础第102-103页
     ·样品采集及研究方法第103页
   ·矿床深部构造地球化学第103-122页
     ·构造岩成矿元素组合特征第103-106页
     ·构造地球化学场特征第106-122页
   ·构造地球化学异常模式第122-141页
     ·构造岩微量元素空间分布特征第122-125页
     ·地球化学异常分带第125-141页
 本章小结第141-142页
第七章 深部隐伏矿预测第142-149页
   ·隐伏矿预测理论依据第142页
   ·找矿标志及矿体定位规律第142-143页
     ·地层与岩性标志第142-143页
     ·控矿构造标志第143页
     ·矿石组构特征标志第143页
     ·构造地球化学标志第143页
     ·围岩蚀变标志第143页
   ·靶区优选第143-144页
     ·找矿靶区第143-144页
     ·验证工程建议第144页
   ·预测效果评述第144-148页
     ·狮子山矿床①号主矿体第146页
     ·狮子山矿床飘带矿⑧号矿体第146-148页
 本章小结第148-149页
结语第149-151页
致谢第151-152页
参考文献第152-159页
附录第159-160页
图版第160-164页

论文共1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内蒙古哈达庙地区构造—岩浆演化与金成矿作用研究
下一篇:普洱、西双版纳地区壳幔速度结构与强震衰减预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