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西双版纳地区壳幔速度结构与强震衰减预测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23页 |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2页 |
·接收函数的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Q值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地面运动衰减关系的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20-21页 |
·本论文的资助项目 | 第21-23页 |
第二章 研究区地质构造背景 | 第23-33页 |
·研究区域内的断裂 | 第23-29页 |
·研究区域地质构造背景 | 第29-31页 |
·研究区地震活动性的基本特征 | 第31-33页 |
第三章 接收函数反演普洱、西双版纳地区的速度结构 | 第33-51页 |
·P波接收函数理论 | 第34-40页 |
·接收函数反演速度结构 | 第40-41页 |
·数据采集与计算 | 第41-44页 |
·计算结果 | 第44-48页 |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48-51页 |
第四章 普洱、西双版纳地区群速度和衰减系数 | 第51-67页 |
·群速度 | 第52-56页 |
·双台法计算面波衰减系数 | 第56页 |
·数据采集及计算 | 第56-59页 |
·计算结果 | 第59-67页 |
第五章 普洱、西双版纳地区的Q_β结构 | 第67-75页 |
·研究区域的Q_β结构 | 第67-69页 |
·反演结果 | 第69-72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72-75页 |
第六章 普洱、西双版纳地区的强地面运动预测研究 | 第75-103页 |
·计算理论 | 第75-79页 |
·壳幔速度结构模型 | 第79-80页 |
·水平层状介质中两点间的射线追踪 | 第80-82页 |
·数据采集 | 第82-92页 |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92-99页 |
·讨论 | 第99-103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3-107页 |
·主要结论 | 第103-104页 |
·创新点 | 第104页 |
·不足之处与未来展望 | 第104-107页 |
致谢 | 第107-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21页 |
附录 | 第121-127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成果 | 第127-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