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ENGLISH TITLE | 第5-8页 |
| 绪论 | 第8-11页 |
| 一、民族原生态音乐的概况 | 第11-16页 |
| 1、天赋人权的原生态歌唱 | 第11-14页 |
| ·天赋的因素 | 第11-12页 |
| ·原生态歌曲 | 第12-14页 |
| 2、“原生态”的称谓 | 第14-16页 |
| 二、民族原生态歌曲美学特征 | 第16-22页 |
| 1、“桑间濮上”——孕育民族原生态歌曲的母体 | 第16-17页 |
| 2、民族原生态音乐的局限性 | 第17-22页 |
| ·民族 | 第18-19页 |
| ·民族化 | 第19-22页 |
| 三、错位对应的参照 | 第22-27页 |
| 1、保护 | 第22-23页 |
| 2、相互往来与相互依赖 | 第23页 |
| 3、错位对应 | 第23-26页 |
| 4、对象化的要求 | 第26-27页 |
| 四、民族原生态歌曲的创新创作运动 | 第27-33页 |
| 1、历史进程的要求 | 第27-28页 |
| 2、人类本质力量的体现 | 第28页 |
| 3、创新创作的发展 | 第28-30页 |
| 4、超民族的体现 | 第30-33页 |
| 结语 | 第33-34页 |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 附录一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音乐名录 | 第36-40页 |
| 附录二 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音乐名录 | 第40-45页 |
| 后记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