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渭北旱塬不同覆盖模式对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9-19页
   ·前言第9-10页
   ·行距配置栽培模式在玉米生产上的相关研究第10-13页
     ·宽窄行栽培模式的优点第11页
     ·行距配置模式对玉米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第11-12页
     ·行距配置模式对玉米群体结构的影响第12页
     ·行距配置模式对群体光分布状况的影响第12-13页
     ·行距配置模式对玉米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第13页
     ·行距配置模式对土壤水分、温度的影响第13页
   ·不同覆盖物对玉米生长和土壤的影响第13-18页
     ·普通地膜覆盖第13-15页
     ·生物降解膜覆盖第15-17页
     ·秸秆覆盖第17-18页
   ·研究目的意义第18-19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19-23页
   ·试验地概况第19页
   ·试验材料第19页
     ·试验品种第19页
     ·试验地膜材料第19页
   ·试验设计第19-20页
   ·田间管理第20页
   ·试验仪器第20页
   ·测定项目及测定方法第20-22页
   ·数据统计方法第22-23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23-43页
   ·不同行距配置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第23-24页
   ·不同覆盖物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第24-25页
   ·不同覆盖模式对玉米产量性状和形态指标的影响第25-27页
     ·不同覆盖模式下单株干物质积累第25-26页
     ·不同覆盖模式对植株株高、穗位高的影响第26-27页
   ·不同覆盖模式对叶绿素含量(SPAD 值)、叶面积指数和光能截获量的影响第27-31页
     ·不同覆盖模式下叶绿色含量(SPAD 值)第27-29页
     ·不同覆盖模式下叶面积指数第29-30页
     ·不同覆盖模式下群体光能截获量第30-31页
   ·不同覆盖模式下土壤水分含量变化第31-36页
     ·不同覆盖模式下土壤 0~100cm 平均含水量第31-32页
     ·不同覆盖模式下 0~100cm 土壤含水量分层变化第32-35页
     ·不同覆盖模式土壤贮水量第35页
     ·不同覆盖模式水分利用效率第35-36页
   ·不同覆盖模式处理地温变化第36-39页
     ·不同覆盖模式下 0~20cm 土层平均地温第36-37页
     ·不同覆盖模式下土壤温度的日动态变化第37-39页
   ·不同覆盖模式下玉米产量构成因素第39-42页
   ·4 种不同覆盖物对玉米生长影响的综合比较第42-43页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第43-50页
   ·不同行距配置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第43页
   ·不同覆盖物玉米产量的影响第43页
   ·不同覆盖模式对玉米产量性状和形态指标的影响第43页
   ·不同覆盖模式对叶绿素含量(SPAD 值)、叶面积指数和光能截获量的影响第43-44页
   ·不同覆盖模式对土壤水分含量和地温的影响第44-45页
   ·不同的覆盖模式对产量的构成因素影响第45-46页
   ·4 种不同覆盖物的优缺点比较第46-47页
   ·讨论第47-50页
参考文献第50-55页
致谢第55-56页
个人简历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秦岭地区猪苓人工栽培优化和蒙古黄芪DUS的研究
下一篇:小麦叶片逆向衰老过程中的生理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