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药用作物论文--菌类论文

秦岭地区猪苓人工栽培优化和蒙古黄芪DUS的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篇 猪苓资源调查研究第11-34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0页
   ·猪苓概况第11页
   ·猪苓生物学特性第11-13页
     ·形态特征第11-12页
     ·生活史第12页
     ·生态学特征第12-13页
   ·蜜环菌的生物学特性第13-14页
     ·形态特征第13-14页
     ·生态特性第14页
   ·猪苓与蜜环菌的关系第14页
   ·猪苓人工栽培概述第14-17页
     ·人工栽培的发展过程第14-15页
     ·繁殖方式第15页
     ·人工栽培技术第15-17页
   ·栽后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第17-18页
     ·栽后管理第17-18页
     ·病虫害的防治第18页
   ·猪苓主要药用成分的提取分离工艺第18-19页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9-20页
 第二章 秦巴山区人工栽培猪苓资源环境调查与品质的研究第20-28页
   ·引言第20页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0-22页
     ·实验材料第20页
     ·实验方法第20-21页
     ·数据的测定第21-22页
   ·实验仪器第22页
   ·结果与分析第22-26页
     ·调查地区的气候条件第22-23页
     ·调查地点的地理条件第23-24页
     ·调查地点的土壤状况第24页
     ·栽培方法第24-25页
     ·栽后管理第25页
     ·多糖和麦角甾醇的含量第25页
     ·土壤理化性质与多糖和麦角甾醇的相关性第25-26页
   ·讨论第26-27页
   ·结论第27-28页
 第三章 优良袋料培养基的筛选第28-33页
   ·引言第28页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8-29页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28页
     ·实验方法第28-29页
   ·实验结果第29-31页
     ·菌种筛选结果第29页
     ·培养基筛选结果第29-30页
     ·菌丝生长曲线第30-31页
   ·讨论第31-32页
   ·结论第32-33页
 第四章 结论第33-34页
第二篇 蒙古黄芪 DUS 研究第34-5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34-37页
   ·植物新品种概念第34-35页
     ·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概念第34页
     ·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意义第34-35页
   ·DUS 测试的方法第35页
   ·黄芪资源概况第35-36页
     ·我国黄芪资源的自然分布第35-36页
     ·我国黄芪的栽培现状第36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36-37页
 第二章 蒙古黄芪 DUS 的研究第37-49页
   ·引言第37页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37-38页
     ·实验材料第37页
     ·实验方法第37-38页
     ·蒙古黄芪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的判定第38页
   ·结果与分析第38-47页
     ·蒙古黄芪的形态学观察结果第38-39页
     ·蒙古黄芪的物候期观察结果第39-41页
     ·蒙古黄芪的生物学性状第41-47页
     ·蒙古黄芪的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第47页
   ·讨论第47-49页
 第三章 结论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5页
致谢第55-56页
作者简介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麦Yr26基因相关抗病类似物克隆与定位
下一篇:渭北旱塬不同覆盖模式对春玉米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