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9页 |
第一节 雷蒙德·卡弗其人其作 | 第8-11页 |
第二节 雷蒙德·卡弗短篇小说的影响及中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一、欧美关于雷蒙德·卡弗短篇小说的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二、中国关于雷蒙德·卡弗短篇小说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第三节 本文的论述结构、研究方法及理论目标 | 第16-19页 |
第一章 雷蒙德·卡弗短篇小说中悖论的呈现方式 | 第19-27页 |
第一节 悖论的制造——雷蒙德·卡弗的简约写作 | 第19-20页 |
第二节 悖论的呈现——作品中的显性、隐性叙事 | 第20-25页 |
一、显性悖论叙事 | 第20-22页 |
二、隐性悖论叙事 | 第22-25页 |
第三节 悖论的解决——从困惑到顿悟 | 第25-27页 |
一、题目的提示作用 | 第25-26页 |
二、反复阅读后的觉醒 | 第26-27页 |
第二章 雷蒙德·卡弗短篇小说中 悖论的意义机制 | 第27-44页 |
第一节 悖论的传递方式——召唤结构 | 第27-31页 |
一、小说悖论的召唤功能 | 第28-29页 |
二、悖论召唤的运作方式 | 第29-30页 |
三、读者对小说悖论的差异理解 | 第30-31页 |
第二节 悖论的意义机制——符号矩阵 | 第31-39页 |
一、理解悖论的可能性 | 第32-33页 |
二、“悖论”存在的多样性 | 第33-38页 |
三、理解:由线性结构走向立体结构 | 第38-39页 |
第三节 悖论的生成机制——作者与读者的对话 | 第39-44页 |
一、作者置身事外的悬置 | 第39-40页 |
二、现象的还原 | 第40-41页 |
三、本质的还原 | 第41-42页 |
四、先验的还原 | 第42-44页 |
第三章 雷蒙德·卡弗短篇小说悖论的美学价值 | 第44-51页 |
第一节 凸现存在的悖论 | 第44-47页 |
一、个体与群体的悖论关系 | 第44-46页 |
二、从单向度到多向度 | 第46-47页 |
第二节 悖论带给读者可能的思考 | 第47-49页 |
第三节 悖论的“不确定”之“真”与“确定”的“无限” | 第49-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附录:雷蒙德·卡弗短篇小说创作年表 | 第52-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