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绪论 | 第9-14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9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五、 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第一章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概述 | 第14-25页 |
第一节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内涵 | 第14-18页 |
一、 小学德育工作的界定 | 第14-17页 |
二、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界定 | 第17-18页 |
第二节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实质及依据 | 第18-23页 |
一、 小学德育工作的实质及依据 | 第18-20页 |
二、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实质及依据 | 第20-23页 |
第三节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重要意义 | 第23-25页 |
一、 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德育为先”方针的必然要求 | 第23页 |
二、 小学德育工作实践的内在要求 | 第23-24页 |
三、 社会不良环境冲击的应对要求 | 第24-25页 |
第二章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低下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 第25-37页 |
第一节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低下存在的问题 | 第25-30页 |
一、 教育对象思想偏差行为失范 | 第25-27页 |
二、 背离基础性成人化倾向严重 | 第27-28页 |
三、 投入相对不足 | 第28-30页 |
第二节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低下问题存在的原因 | 第30-37页 |
一、 “重智轻德”对小学德育工作的冲击 | 第30-31页 |
二、 由知识德育观向生活德育观转化不理想 | 第31-32页 |
三、 小学德育工作机制尚未健全 | 第32-34页 |
四、 德育教学忽视差异和形象 | 第34-35页 |
五、 互联网与电视媒介的负面影响 | 第35-37页 |
第三章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 第37-49页 |
第一节 转变小学德育工作教育观念 | 第37-39页 |
一、 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根本转变 | 第37-38页 |
二、 实现由成人化教育向基础性教育的具体转变 | 第38-39页 |
第二节 创新小学德育工作模式 | 第39-41页 |
一、 从单调的教化模式向复合的氛围模式转化 | 第39-40页 |
二、 从抽象化概念模式向形象化教育模式转化 | 第40-41页 |
第三节 改进小学德育工作方法 | 第41-44页 |
一、 榜样示范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 第41-42页 |
二、 德育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 第42-43页 |
三、 儿童心理发展程度与小学德育工作层次相结合 | 第43-44页 |
四、 明辨是非与感性感染相结合 | 第44页 |
第四节 形成“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工作合力 | 第44-49页 |
一、 发挥学校在德育中的主体功能 | 第44-45页 |
二、 发挥家庭在德育中的渗透功能 | 第45-46页 |
三、 发挥社会在德育中的辐射功能 | 第46-49页 |
结束语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