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前言 | 第9-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一、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概念和内涵的研究 | 第10-12页 |
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必要性的研究 | 第12-13页 |
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有效运行对策的研究 | 第13-15页 |
四、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的方法和艺术的研究 | 第15-16页 |
第一章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的形成、涵义及特点 | 第16-24页 |
一、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形成的历程分析 | 第16-19页 |
(一) 思想政治教育疏导方法的萌芽和初步形成时期 | 第16-17页 |
(二) 思想政治教育疏导方法的曲折发展时期 | 第17页 |
(三)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的快速发展时期 | 第17-18页 |
(四) 思想政治教育疏导方法的创新时期 | 第18-19页 |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的涵义 | 第19-21页 |
(一) 心理疏导方法的涵义 | 第19页 |
(二)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的涵义 | 第19-21页 |
三、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的特点 | 第21-24页 |
(一) 双向交流性 | 第21页 |
(二) 动态性 | 第21-22页 |
(三) 保密性 | 第22页 |
(四) 反复性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的依据、功能和运用原则 | 第24-30页 |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的依据 | 第24-26页 |
(一)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其提供了理论的指导 | 第24-25页 |
(二) 医学中的心理疏导疗法为其提供了有益经验 | 第25页 |
(三) 心理学关于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提供了最直接的理论依据 | 第25-26页 |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的功能 | 第26-28页 |
(一) 促进大学生的认知发展 | 第26页 |
(二) 引导大学生的情绪宣泄,缓解其心理压力 | 第26-27页 |
(三) 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 | 第27-28页 |
(四) 调节大学生的过激言行 | 第28页 |
三、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的运用原则 | 第28-30页 |
(一) 民主与平等的原则 | 第28-29页 |
(二) 预防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 第29页 |
(三) 差异性原则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的实施 | 第30-38页 |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的主要操作方式 | 第30-33页 |
(一) 渗透式心理疏导法 | 第30-31页 |
(二) 激励疏导法 | 第31-32页 |
(三) 宣泄疏导法 | 第32-33页 |
(四) 体验式疏导法 | 第33页 |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实施的要求 | 第33-35页 |
(一) 教育者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 | 第33-35页 |
(二) 大学生主动接受心理疏导教育 | 第35页 |
三、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实施的条件 | 第35-38页 |
(一) 完善的校园心理疏导网络体系 | 第35-36页 |
(二) 健全的心理疏导工作机制 | 第36页 |
(三) 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 第36-38页 |
结束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