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校园文化载体建设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文献综述第8-14页
 一、国外研究现状第8页
 二、国内研究现状第8-13页
 三、简要述评第13-14页
前言第14-16页
第一章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校园文化载体的内涵、类型、特征及建设的必要性第16-30页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校园文化载体的内涵把握第16-19页
  (一)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问题的提出第16-17页
  (二)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载体选择第17-18页
  (三)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校园文化载体的含义第18-19页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校园文化载体的基本类型第19-22页
  (一) 校园物质文化载体第20页
  (二) 校园精神文化载体第20-21页
  (三) 校园制度文化载体第21页
  (四) 校园活动类文化载体第21页
  (五) 校园虚拟网络文化载体第21-22页
 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校园文化载体的主要特征第22-25页
  (一) 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第23页
  (二) 教育影响的全面性第23-24页
  (三) 影响方式的渗透性第24页
  (四) 院校之间的差异性第24-25页
 四、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校园文化载体建设的必要性第25-30页
  (一) 增强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效性的迫切需要第25-26页
  (二) 增进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内在要求第26页
  (三) 扩展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空间的现实需要第26-27页
  (四) 提升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践行力的客观要求第27-30页
第二章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校园文化载体建设的目标、原则和基本要求第30-40页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校园文化载体建设的目标设定第30-32页
  (一) 总体目标第30-31页
  (二) 具体目标第31-32页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校园文化载体建设的原则遵循第32-36页
  (一) 方向性原则第33页
  (二) 针对性原则第33-34页
  (三) 系统性原则第34-35页
  (四) 实践性原则第35页
  (五) 创新性原则第35-36页
 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校园文化载体建设的基本要求第36-40页
  (一) 把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精神实质第36-37页
  (二) 努力在融入渗透上狠下功夫,避免彼此割裂的“两张皮”第37-38页
  (三) 切实遵循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发展的固有规律第38-40页
第三章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校园文化载体建设的实践举措第40-54页
 一、加强校园物质文化载体建设,锻造坚实的物质基础第40-42页
  (一) 在校园人文景观和生态景观上做好“育人”文章第40-41页
  (二)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校园媒体建设第41-42页
 二、加强校园精神文化载体建设,营造良好的精神氛围第42-46页
  (一) 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凝炼大学精神、校训、校歌第43-44页
  (二) 加强高校良好校风、学风、教风建设第44-46页
 三、加强校园制度文化载体建设,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第46-48页
  (一)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到学校基本制度和管理机制之中第46-47页
  (二) 抓好“管理育人”制度载体建设第47-48页
 四、加强校园活动类文化载体建设,拓宽教育的践行空间第48-51页
  (一) 利用重大传统日、节假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第48-49页
  (二) 开展适合大学生需求的社团文化活动第49-50页
  (三) 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第50-51页
 五、开发校园虚拟网络文化载体,延伸建设的传播领域第51-54页
  (一) 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校园网络阵地第51-52页
  (二) 加强校园虚拟网络文化的监控和管理第52页
  (三) 加强校园网络队伍建设第52-54页
结语第54-56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56-60页
后记第60-62页
在校期间主要学术活动及研究成果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埃及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与认证计划(QAAP)研究
下一篇: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