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中大学生的自我表露及其影响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一、绪论 | 第9-14页 |
| (一) 研究背景与目的 | 第9页 |
| (二) 研究现状与综述 | 第9-10页 |
| 1. 微博及其特点 | 第9-10页 |
| 2. 自我表露 | 第10页 |
| (三) 研究方法与设计 | 第10-14页 |
| 1. 深度访谈法 | 第10-13页 |
| 2. 个案研究法 | 第13页 |
| 3. 文献分析法 | 第13-14页 |
| 二、微博中的自我表露分析 | 第14-32页 |
| (一) 自我表露动机 | 第14-15页 |
| 1. 自我倾诉动机 | 第14页 |
| 2. 自我满足动机 | 第14-15页 |
| 3. 社会交往动机 | 第15页 |
| (二) 自我表露对象 | 第15-16页 |
| 1. 自己 | 第15页 |
| 2. 亲友 | 第15-16页 |
| 3. 陌生人 | 第16页 |
| (三) 自我表露方式 | 第16-29页 |
| 1. 微博首页呈现 | 第16-17页 |
| 2. 微博内容发表 | 第17-26页 |
| 3. 微博人际互动 | 第26-29页 |
| (四) 自我表露心理分析 | 第29-32页 |
| 1. 释放表达欲求 | 第29-30页 |
| 2. 寻求真实自我 | 第30页 |
| 3. 满足自我认知 | 第30-32页 |
| 三、微博中自我表露的影响分析 | 第32-38页 |
| (一) 微博自我表露所导致的虚拟空间“碎片化” | 第32-35页 |
| 1. 文本内容碎片化 | 第32-33页 |
| 2. 阅读思维碎片化 | 第33-34页 |
| 3. 生活时间碎片化 | 第34-35页 |
| (二) 微博自我表露繁华后的现实空间“失语化” | 第35-38页 |
| 1. 微博媒介依赖导致行为被控 | 第35-36页 |
| 2. 现实交际孤独导致言语缺失 | 第36-38页 |
| 结语 | 第38-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