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和解适用范围研究--以曾某抢劫案与赵某故意伤害案为例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7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案件介绍 | 第8-11页 |
·案例一 | 第8-9页 |
·案件经过 | 第8页 |
·案件处理过程 | 第8-9页 |
·案例二 | 第9页 |
·案件经过 | 第9页 |
·案件处理过程 | 第9页 |
·案例涉及争议的法律问题 | 第9-11页 |
第二章 案例相关法律问题分析 | 第11-19页 |
·本文所述两案例能否适用刑事和解 | 第11-16页 |
·刑事和解的概念 | 第11-12页 |
·刑事和解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 第12页 |
·刑事和解的功能 | 第12-13页 |
·刑事和解的适用条件 | 第13-14页 |
·案例的法律依据 | 第14页 |
·刑事和解与“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 第14-15页 |
·两案得以不起诉的原因 | 第15-16页 |
·刑事和解制度对刑法基本原则的冲击 | 第16-18页 |
·罪刑法定原则与刑事和解 | 第16-17页 |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与刑事和解 | 第17-18页 |
·通过案例比较界定刑事和解的案件适用范围 | 第18-19页 |
·外国刑事和解适用范围 | 第18页 |
·我国刑事和解适用范围 | 第18-19页 |
第三章 由案例比较引发的思考 | 第19-28页 |
·刑事和解适用范围进一步扩张的争议 | 第19-22页 |
·轻重罪的划分 | 第19页 |
·刑事和解适用范围扩张脉络及争议 | 第19-21页 |
·规制刑事和解范围之标准 | 第21-22页 |
·刑事案件适用和解的限制条件 | 第22-24页 |
·侵犯法益的限制 | 第22-23页 |
·主观方面及主观意志的限制 | 第23页 |
·和解阶段的限制 | 第23-24页 |
·刑事和解制度缺陷及其完善 | 第24-28页 |
·刑事和解在司法实践上存在的问题 | 第24-25页 |
·刑事和解制度的完善建议 | 第25-26页 |
·对刑事和解制度的反思 | 第26-28页 |
结语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1页 |
致谢 | 第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