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论文--地区社会学论文--城市社会学论文

郑州市都市区建设中农民工城市社会适应能力问题研究

内容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1 绪论第12-23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3页
     ·研究背景第12页
     ·研究意义第12-13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7页
     ·国内的相关研究综述第13-16页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6-17页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7-18页
     ·研究思路第17页
     ·研究方法第17-18页
   ·概念界定及概念操作化第18-20页
     ·城市化第18-19页
     ·农民工第19页
     ·城市适应能力第19-20页
     ·概念操作化第20页
   ·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0-23页
     ·资本理论第20-21页
     ·社会角色理论第21-23页
2 农民工城市社会适应能力的内容分析第23-26页
   ·经济适应能力第23页
   ·社会适应能力第23-24页
   ·心理和文化适应能力第24-26页
3 农民工城市适应能力的实证调查研究第26-42页
   ·农民工经济适应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28-31页
     ·工资水平低,导致农民工经济基础薄弱第28-30页
     ·整体经济收入低,导致农民工消费层次低第30-31页
   ·社会适应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31-38页
     ·言行举止未能摆脱农村传统习惯,阻碍了农民工适应城市生活第32-33页
     ·未能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导致农民工适应能力不能及时提高第33-35页
     ·人际交流范围有限,造成农民工与市民之间的隔阂第35-38页
   ·心理和文化适应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38-42页
     ·农民工缺乏心理认同感,导致对所在城市归属感不强第38-40页
     ·城乡文化差异明显,导致农民工难以适应城市价值观第40-42页
4 农民工城市适应能力建设的对策建议第42-51页
   ·增加农民工经济资本,提高农民工经济能力第42-45页
     ·提高农民工工资,进一步增加农民工工资收入第42-43页
     ·加强农民工职业教育和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工就业能力第43-44页
     ·完善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保证农民工相关经济权益第44-45页
   ·转变农民工生活观念,提高农民工社会适应能力第45-48页
     ·注意言行举止,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第45-46页
     ·充分利用业余时间继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各种能力第46-47页
     ·加强与城里人的沟通交流,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第47-48页
   ·关注农民工心理和文化适应问题,培养农民工的城市归属感第48-51页
     ·自觉强化心理认同感,培养心理归属感第48-49页
     ·加强文化交流,提高文化适应能力第49-51页
参考文献第51-53页
致谢第53-54页
个人简历、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第54-55页
附录第55-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社会安全视角下农村校车安全问题研究
下一篇:当代中国农民工随迁子女社会融入状况研究--以郑州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