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工人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工人运动与组织论文--工会工作论文

当代中国农民工随迁子女社会融入状况研究--以郑州市为例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1 绪论第10-20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研究背景第10-11页
     ·研究意义第11页
   ·文献综述第11-15页
     ·“社会融入”概念的理论研究第11-12页
     ·各类群体社会融入状况的研究第12-14页
     ·农民工随迁子女生存状况的研究第14-15页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5页
   ·研究的创新点和难点第15-16页
     ·创新点第15-16页
     ·难点第16页
   ·相关理论支持第16-17页
     ·社会支持理论第16-17页
     ·社会认知理论第17页
     ·生态系统理论第17页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7-18页
     ·农民工第18页
     ·农民工随迁子女第18页
     ·社会融入(social integration)第18页
   ·农民工随迁子女社会融入的重要性分析第18-20页
2 农民工随迁子女社会融入现状(实证分析)第20-34页
   ·我国农民工随迁子女的特点第20-21页
     ·随迁子女流动的地域特征明显第20页
     ·随迁子女基数大第20-21页
     ·随迁的相对固定性第21页
     ·随迁子女年龄趋小化第21页
   ·农民工随迁子女的社会融入现状及困境分析第21-34页
     ·家庭生活状况第23-24页
     ·教育环境状况第24-27页
     ·业余生活状况第27-29页
     ·个人心理情况第29-30页
     ·同伴关系状况第30-32页
     ·所在社区环境状况第32-34页
3 导致农民工随迁子女社会融入困境的原因第34-39页
   ·体制性障碍第34页
   ·社会融入性冲突第34-35页
   ·家庭社会角色不适应第35-36页
   ·社会支持不足第36-37页
     ·被忽视在社区服务体系之外第36页
     ·政府管理的服务性不足第36-37页
     ·社会团体和非营利性民间组织的支持力度不够第37页
   ·心理健康教育被忽视第37页
   ·群体性社会认知不足第37-39页
4 促进农民工随迁子女社会融入的建议第39-46页
   ·完善社会制度,增强社会效能第39-40页
     ·进一步破除城乡二元体制,促使户籍制度弹性改进第39页
     ·建立农民工权益保障为基础的制度安排第39页
     ·落实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政策第39-40页
     ·厘清政府责任,明确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权益第40页
   ·提升教育水平,促进校内融合第40-41页
     ·加大教育资源的合理性投入第40页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第40-41页
     ·建立学生的流动档案第41页
     ·学校与家庭联动第41页
   ·重视家庭教育,重视身心健康第41-43页
     ·促进亲子之间的沟通和互动第42页
     ·养成良好的教养观念和教养方式第42页
     ·提高自身的城市适应性第42-43页
     ·关注儿童心理需求,满足其爱的需要第43页
   ·利用社区资源,推动社会参与第43-44页
     ·成立专门的社区服务组织第43页
     ·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第43-44页
     ·加大对社区环境的整治力度第44页
     ·加强对农民工随迁子女的社会管理第44页
   ·加强社会关注,营造和谐融入氛围第44-46页
     ·拒绝刻板印象,尊重群体的社会存在性第44-45页
     ·为农民工随迁子女家庭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第45-46页
5 思考第46-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附录A第51-53页
附录B第53页
附录C第53页
附录D第53-55页
致谢第55-56页
个人简历第56-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郑州市都市区建设中农民工城市社会适应能力问题研究
下一篇:新农村政治文化问题研究--以濮阳市A村与B村为个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