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14页 |
(一) 选题来源 | 第11-12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一、叔本华“天才论”美学思想的哲学美学基础 | 第14-25页 |
(一) 叔本华“天才论”是他美学思想的组成部分 | 第14页 |
(二) 叔本华意志本体论的哲学美学体现 | 第14-20页 |
1. 世界是每一个人眼里的表象 | 第15-16页 |
2. 意志才是世界最为本质的内核 | 第16-18页 |
3. 理念是意志最直接的客体化 | 第18-19页 |
4. 理念是美的唯一源泉 | 第19-20页 |
(三) 叔本华直观认识论的哲学美学体现 | 第20-25页 |
1. 直观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 第20-21页 |
2. 悟性是达到直观的必要条件 | 第21-22页 |
3. 审美认识是纯粹认识主体进行的纯粹观审 | 第22-25页 |
二、叔本华“天才论”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25-47页 |
(一) “天才论”的历史回顾 | 第25-26页 |
(二) 叔本华之天才的本质与性能 | 第26-28页 |
(三) 天才的任务——考察理念 | 第28-30页 |
1. 天才通过直观认识考察理念 | 第28页 |
2. 考察理念是天才的天赋使命 | 第28-29页 |
3. 审美愉悦产生于考察理念的过程 | 第29-30页 |
(四) 天才的作品——艺术品 | 第30-33页 |
1. 艺术品具有恒久的生命力 | 第30-31页 |
2. 所有的艺术形式都只为表出理念 | 第31-33页 |
(五) 天才的工具——想象力 | 第33-36页 |
1. 想象力帮助天才从事认识及创作艺术活动 | 第33-34页 |
2. 想象力能在经验之前预期美 | 第34-36页 |
(六) 天才与普通人的对抗与妥协 | 第36-41页 |
1. 天才的认识能力不屈服于意志的统治 | 第36-37页 |
2. 天才具有双份的理智 | 第37-38页 |
3. 天才是多种完美素质特征的集合 | 第38-39页 |
4. 天才保持着得天独厚的孩子气 | 第39-40页 |
5. 间歇中的天才与常人无异 | 第40-41页 |
(七) 天才的性能与疯癫比邻 | 第41-43页 |
1. 天才具有非理性的特点 | 第41-42页 |
2. 天才与疯癫都抛弃了对事物关系的认识 | 第42-43页 |
(八) 天才与美德 | 第43-47页 |
1. 天才在某种程度上永远有圣者的特点 | 第43-44页 |
2. 天才与恶之间的冲突 | 第44-45页 |
3. 天才与幸福并不必定同在 | 第45-47页 |
三、叔本华“天才论”美学思想的影响与思考 | 第47-55页 |
(一) 尼采“超人学说”对叔本华“天才论”思想的继承和批判 | 第47-50页 |
1. 相同之处:二者都否认世俗的伦理法则 | 第47-48页 |
2. 本质分歧:人是一种应该被超越的东西 | 第48-50页 |
(二) 叔本华“天才论”美学思想的评价和思考 | 第50-55页 |
1. 叔本华“天才论”思想的特点 | 第50-51页 |
2. 叔本华“天才论”思想的价值与局限 | 第51-52页 |
3. 叔本华“天才论”的美学思考 | 第52-55页 |
(1) 天才的直观与常人的直观有何区别 | 第52-53页 |
(2) 天才的认识是否能被常人复制 | 第53页 |
(3) 天才的创作是否脱离了生活 | 第53-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注释 | 第56-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后记 | 第62-63页 |